《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回流决策与行为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准备。对应第一、二、三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分析思路与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分别从经典劳动力迁移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第三章为农民工回流决策理论分析,首先分析农民工回流与城市化进程及外出务工的关系,并探讨了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层次;其次在对托达罗模型进行评价基础上,借鉴模型基本概念构建简化的农民工回流决策模型,并逐步放宽就业风险、迁移成本和非经济因素等相应假设,使得农民工回流决策模型趋于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部分,农民工城市务工经历与回流。这部分主要对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务工状况进行分析,对应第四章。本章基于数据的统计,对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务工、流动、居住生活等情况进行详尽展现,通过对回流与未回流两类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的原因、流动状况、城市生活及其适应等进行比较分析,从统计角度探讨农民工城市务工经历对其回流决策的影响。
第三部分,农民工回流决策与行为。对应第五、六、七章。本部分是重点。第五章在对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回流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第三章的农民工回流决策模型提出回流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婚姻状况、是否接受培训、进城务工时间、签订劳动合同、社会网络高度、工作歧视、生活歧视以及居住方式等因素对其回流决定有显著影响。同时验证了农民工城市收入存在一个阈值,这个阈值影响着农民工回流决策的收入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第六章分析农民工回流行为,即其回流地点选择和回流后的就业。通过研究发现受务工经历影响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回流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年龄较小和家中土地面积小的农民工倾向于回流到县镇;农民工回流后从事职业与务工时相比出现了上升趋势,自雇者(创业)的农民工明显增加,同时发现农民工回流后的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廊效应”。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发现农民工回流后不同职业选择主要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关系高度、居住偏好、家中土地数量、接受培训状况和回流地点等因素影响。第七章为农民工回流的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回流对农民工的个人就业、收入和家庭带来积极影响:职业声望、收入和生活满意度上升,居住状况明显改善。通过指标法测得回流到县镇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达到78.72%,通过统计发现65%的回流者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或者进行经济作物、动物的种植养殖。
第四部分为农民工典型个案分析和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应第八、九章。第八章采用案例描述方法,列举了三组典型农民工个案,分别反映未回流农民工和回流县镇、回流农村农民工的具体特征。第九章主要是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回流农民工群体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