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治国党建方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5488
  • 作      者:
    张世飞, 汤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世飞,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安庆师范学院讲席教授、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二十多项;著有《中国当代社会史》(第四卷)、《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等论著十多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汤涛,法学博士,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研究员,全国青联委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和党的建设研究,先后发表了《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点》等数十篇论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等著作的编写,参与了《习仲勋》等文献电视片的脚本创作及拍摄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余年的时间为经,以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纬,以中国共产党的治国党建方略为主线,力图全面审视中国共产党治国党建方略的演变历程,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各项建设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亦可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制定党建方略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已经60多年了。在60多年的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伟大的民族又重新跻身强国之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经过90多年,特别是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之后60多年的艰辛建设,到今天已经由成立时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8000 多万党员;已经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13亿多中国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目标是正确的、党建方略是成功的。在执政60多年后的今天,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道路上走过的伟大历程,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总体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可以看出,这一目标不但与中共提出的党建目标相衔接,又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和新任务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提出并不断完善正确的党建目标体系,是中共不断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把这个建党目标和任务豪迈地称为“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对党建总目标的科学概括,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基本经验、发现民主革命规律,即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伟大的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根本的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中共对在执政条件下,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解决得并不是很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对这一历史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成功探索。1983年10月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建设上错误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它把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统一起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在重大历史转折之后、改革开放起步之时,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这样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的目标,为中共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葆战斗青春,坚持领导核心这一执政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思考。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其总目标。此后,中共十五大进一步作了阐述,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些概括的基础上,中共十六大又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强调,要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总目标,集中全面地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中共各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中共的性质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成为”和以上所述的党建总目标无疑是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但是,它们又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党建总目标主要着眼于我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四个成为”则更多的是从如何执政的角度来概括的。如何毅亭先生所总结的,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主要着眼的是党的执政宗旨问题;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主要着眼的是执政方式问题;党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主要着眼的是党的执政作风问题;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着眼的是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问题。
这四个方面彼此补充,共同构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体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明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对此,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也有明确的表述:“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并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其二,要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其根本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等等。
其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强调在兴起经济建设新高潮的同时,要兴起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此后,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也都曾多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就必须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切实把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到实处,我们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前进,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其四,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中共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中共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就需要进一步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等。
其五,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提高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切实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可以看出,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筹划和战略部署是全方位的,是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综合起来考虑的,是覆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两个方面的。可以相信,只要全党紧紧围绕上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必然能不断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向前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身建设的历史轨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
(一)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党委和党组,加强党对政府的领导
(二)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为内容的全党整风运动
(三)1951—1954年春全国党基层组织的大规模整顿
(四)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审查和培训,保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

二、党的自身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八大前后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艰辛探索
(二)党在纠“左”措施上的反复与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自身建设受到的严重削弱与深刻教训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自身建设
(二)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后党的自身建设
(三)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针的提出

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胜利推进
(一)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新起点
(二)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后党的自身建设
(三)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后党的自身建设
(四)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后党的自身建设
(五)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后党的自身建设

第二章坚持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客观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三)西方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二、始终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问题
(五)社会主义对外关系问题与对外开放理论
(六)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历史经验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三章 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党的根本建设
一、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
(一)重视从思想理论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光荣传统
(二)思想理论建设不但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方向保证,也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

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三)与时俱进,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武装全党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二)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保证
(三)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第四章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历史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启示

二、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一)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
(二)怎样维护中央权威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二)党的团结统一是扩大党内民主的基础

第五章 积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一)毛泽东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
(二)邓小平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
(三)江泽民同志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
(四)胡锦涛同志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
(五)新中国成立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一)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
(二)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研究

三、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点
(一)努力营造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把握年轻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
(三)把年轻干部的自身努力和党组织的培养结合起来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
(一)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二)健全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六章 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一)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现实思考
(一)积极宣传和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动员和协调各方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四)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
(五)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服务群众的活动
(六)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第七章 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一)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具体方针原则
(三)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四)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三、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八章 加强党内监督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党内监督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一)党加强党内监督的历史进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经验

二、不断加强党内监督的各项建设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四)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
(五)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一)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二)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四)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五)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一、新中国60多年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四大前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六大前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四)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必须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三)必须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四)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五)必须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六)必须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七)不断加强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