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科学化丛书·学习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纪实》:
四、开办工人学校,培养工人运动骨干
工人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工人出身的党员和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而建立的培训学校,学校主要教授社会文化常识、党的基本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共培养了一大批工人运动领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首先面临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
一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们脱下了长衫,换上了短褂,穿上了草鞋,深入工人群体。然而中国工人阶级文化水平低,不清楚马克思主义,连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常识都不了解,甚至绝大多数工人是不识字的。因此,在工人阶级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显得异常迫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开展工人教育学习活动作出了具体指导。《决议》提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在工会里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因为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例如,应成立'运输工人预备学校,和'纺织工人预备学校'等等。在这种学校里,除了非常必要的情况以外,不应教若干门不同的课程”。“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否则,这种学校就无需存在,可加以解散或改组。”“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①
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1921年8月,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来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②。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初期以张国焘为主任,在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设有分部,这些分部在本地区开设工人学校,创办工人刊物,领导罢工斗争。安源工人夜校、上海平民女校、劳动学院就是当时成立的工人学校。
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工人一万七千人,产业工人集中,工人劳动强度大,所受剥削和压迫比一般厂矿工人大。1921年12月,“安源路矿一部分有觉悟的工人致信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请求派人到安源帮助并指导一切”③。
1921年冬,毛泽东、李立三、宋友生、张理全四人到安源。毛泽东以交朋友的方式与工人谈心,深入矿井工棚了解工人的痛苦和受压迫的情形,随后派李立三到安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毛泽东告诉李立三要利用当时社会上时兴的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发现和培养骨干,④
毛泽东等三人回到长沙以后,李立三以教员的身份留下来办工人补习学校和国民学校。他以帮助工人及其子弟“学习文化,增长知识,改良习惯,涵养德性”的理由得到合法办学的批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