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穆公向子思问道:“立太子的事有常规吗?”子思回答说:“有,就在周公所制定的《周礼》这部典籍里。”鲁穆公又问:“从前周文王舍嫡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为太子,微子启也不立长孙而立自己的弟弟,这遵循的又是什么礼法呢?”子思说:“殷人质朴,敬重尊长,因此立其弟为太子;周人文雅,亲爱自己的亲人,所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只是殷周各有的礼法而已。殷和周因为有质朴与文雅的不同特点,他们的礼法也就自然有所区别。周文王舍弃嫡长子而立其次子,这是因为武王更加贤能才予以变通的结果。”鲁穆公说:“如果可以变通,难道只是圣人才能变通吗?只要国君认为是贤能的人或者国君自己喜爱的人就可以立为太子。”子思说:“圣人并不把临时变通作为规则,所以才制定礼仪制度让后人遵守,后人只有遵从这些礼仪制度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非要破坏礼法不可,那和临时变通还有什么不同呢?”鲁穆公又问:“如果国君在立太子时舍弃贤子而立圣子,舍弃愚笨之子而立贤能之子,这样行吗?”子思说:“圣人立圣人为太子,只有文王才能做到!那些不如文王的国君,就只会把他自己所宠爱的人视为贤能,在他眼里,自己所宠爱的人和嫡长子没什么两样,还怎么能做到以贤愚来作为区分的标准呢?如果国君自己实在难以区分谁贤谁愚,那就请父兄群臣到祖庙去占卜,这也算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吧。”
孟轲问:“牧民何先①?”子思日:“先利之。”日:“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子思日:“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日:‘利者,义之和也②。’又日:‘利用安身,以崇德也③。’此皆利之大者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