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程
关于非营利组织产生于何时,争议较多(秦晖,2004),不过,1942年在英国成立的英国乐施会(OXFAM)被认为是跨国非营利(非政府)组织产生的重要标志。①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非营利组织才在各个发达国家蓬勃发展,并开始扩散至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所谓的“结社革命”,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从文化传统、社会经济背景两个层面出发来简单回顾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
首先,“结社革命”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产物,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内,它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基督教传统、人道主义传统及慈善传统是西方非营利组织的滥觞(Young,2010)。在西欧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前,基督教是其最重要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着秩序维系者的角色。基督教历来强调的是行善、怜悯。因此,在中古时期,基督教堂和修道院不仅是发放救济物资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们学习与进行艺术活动的中心,甚至还是各类农业技术的传播点。时至今日,基督教虽然失去了其政治、经济上的中心地位,但是其强调怜悯、救济的教义在西方国家仍然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且仍然发挥着道德教化的社会服务功能。其博爱与利他的情怀,也仍在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帮助弱者。
人道主义传统源于国际红十字运动。1856年,瑞士银行家杜南在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之后,决定建立一个可以进行战场救护工作的组织,以减少现代战争的杀戮以彰显人性。1864年,16个欧洲国家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强调了医务工作者可进入战场且不受伤害的权利。伴随着“人权”理念的传播,后期的人道主义者在继承杜南衣钵的同时,更加强调法国大革命传统的“普世的友爱”。人道主义与基督教传统一样,有着很强的精神感召力,吸引着一批批志愿者们。
慈善传统(民间的)与基督教救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是近代才有的产物。19世纪开始,设立慈善基金成为不少富翁们的首选。慈善基金与教会救济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关注点在于公共事务,如教育、法律、科研、环保及宗教等,而不是对真正不幸者的帮助(这些任务大多为国家所承担)。从此以后,基金会开始取代教会成为西方慈善事业的主要支柱(秦晖,2004)。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迅猛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的。按照莱斯特·萨拉蒙(2002)的看法,四次危机与两次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着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