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22643
  • 作      者:
    易介中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作者是一个生长在台北、留学美国、居住北京20年的建筑师、文化观察家,其独特的经历养成了独特的视野、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他对大陆特别是北京城市文化的观察和评论别有意味。

展开
作者简介

  易介中,建筑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博士后。文化创意产业政产学研商一体化策划人,创意经济跨界整合创意人,城市与建筑设计人,城市文化观察人。从事城市整合行销、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与策划、住宅与商业地产投资与策划、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设计品品牌投资与策划、影视投资与策划等核心创意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分“三层皮”。第一层皮,谈城市规划;第二层皮,谈城市建筑;第三层皮,谈城市文化。三层皮的总和,便是关于中国城市文化的脸皮。本书作者用一句话定义此书:“一个想搞面子工程的建筑师说厚脸皮与好面子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丑话说前面
  一个想搞面子工程的建筑师说明厚脸皮与好面子的关系
  中国最近很流行“皮书”,各种蓝皮书、白皮书、绿皮书充斥着市场,虽然跟以前的红皮书的威力不能相比,却也是一种新的话语权。3/4世界人类最流行的“脸书”,听说是一个至今都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最大商业体。我的文字既想要有话语权,也想要有1/4世界人类看到,同时又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所以叫作“脸皮书”。
  “脸皮书”除了上述意思以外,还有更重要的“面子”问题。“脸皮”与“面子”这俩名词几乎等于孪生兄弟。
  鲁迅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林语堂说: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仅当当网上有关“面子”的书籍就超过千册。目前百度查询“面子”相关结果是一亿篇。美国人史密斯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列举的27项性格之中,“保全面子”被认为是中国人最独特的性格,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早已世界闻名,我们可以将它列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百度百科还介绍说,“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却让人视若无睹。当人们在无法得知路人甲的才华能力或权力地位的时候,就由观察其是否能博得面子来判断其人。有面子的人,被看作能人,以至很多人爱面子到不能自拔。
  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意象,这个词被中国人异乎寻常地重视。“面子”实际上已成为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以至于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因此,中华民族向来很重视面子问题。虽然中国人常说“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感觉上大多数的人都宁愿死要面子。
  李宗吾说:英雄豪杰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写出英雄豪杰必须脸皮要厚、心要黑的李宗吾先生把“厚黑学”分三种境界,第一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臭,无形无色”之境界。达到第三境界,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据说狮子座的人最好面子,让我当总统,每天只吃白馒头也愿意。据说男人比女人的脸皮厚,让我当总统,每天24小时实拍我的真人秀也开心。
  体面、爱面子、驳面子、看某人的面子、情面、丢脸、长脸、不要脸、脸皮厚、没脸见人、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
  其实鲁迅、林语堂、李宗吾说的都不全面,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关于脸皮、面子的问题极其复杂!我们有的时候是脸皮太薄,极度好面子。
  去了趟巴黎,感受到大家说的巴黎人民自大。对我而言,巴黎市区内基本上就停止在19世纪以及之前的伟大感觉,所有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都跟21世纪好像没太多关系,这个脸皮实在是太厚了,难道这些明显啃老的巴黎人不想告诉21世纪的人类巴黎拥有世界上最新的成果?
  中国由于近代落后被打得很惨,惨到我们这个民族很难从心底认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都是好的,甚至没什么是好的,否则怎么可能被欺负得那么惨?我绝对相信拆四合院的人心底根本就没有把破败的四合院修复、让它重现历史盛世的欲望。我们下意识地很快拆掉它,是为了心底超英赶美的欲望,在现代文明国家中,国际大都会的现代形象是非常给面子的。
  我们有的时候是脸皮太厚,不怕丢面子。
  中国许多城市有着国弱被强占殖民时代的折衷主义建筑,同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意义非凡的中国历史建筑,但几乎所有的带着殖民时代耻辱的折衷主义建筑都被当作宝贝一样地保护着,却大肆“不保护”自己的中国历史建筑。我一直认为,当初八国联军看到欧洲山寨建筑的圆明园,除了把中国的宝物抢走以外,那帮高度尊敬文化的自认为高度文明的家伙所以会如此恶劣毁灭性烧砸圆明园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对于圆明园山寨欧洲建筑的不屑与毫不留情。我想,慈禧根本没有去欧洲玩过,几个洋鬼子建筑师糊弄她有多容易啊。
  我们由于好面子,所以大马路的两旁都是光鲜亮丽的新建筑;由于厚脸皮,所以新建筑的后面常常是脏乱差的破败街景。我们由于好面子,所以重要的建筑通常都寻找境外背景公司来设计;由于厚脸皮,所以常常抵赖毁约骗方案。我们由于好面子,所以机场很大很新;由于厚脸皮,所以机场的管理员与排队的出租车联合宰客问题很严重。
  我们由于好面子,所以到处都是面子工程;由于厚脸皮,所以出现大量的豆腐渣工程。我们由于好面子,所以高喊文化;由于厚脸皮,居然也敢说创意。中国人爱说“面子里子都要顾”。近年来,到处蜂拥而上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实在看不懂,到底这个被称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属于面子还是里子,还是两者皆是。
  一个想搞精神文明建设的教授说文明、文化、创意的关系
  没有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会被其他文明文化侵略;强调自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大国的我们会发现自身既缺文明又反创意。文化大国没什么了不起,那是死人的成就;文明大国是难的,那是活着的人以及还没出生的人的成就。没文化以及没创意不可怕,反文化与反创意才可怕。
  在大陆,我遇到过非常多的人,由于大陆太大,城乡差异巨大所造成的严重忘本问题,一大群才把泥腿洗干净的人,一大群才从不文明的地区来到较文明的地区的人,怎么可能要求他们爱乡爱土热爱自己的出身呢?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出自己家乡出过什么特别牛的人以示自己的血统高贵的同时,其实是真正的忘本,他们真正忘了自己与自己真实的生存环境。就像我们这个民族还是沉溺于唐朝一样的可悲。
  一群忘了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的人,你觉得他们会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吗?中国人在2012年连续拿了两个令人震撼的大奖:一个是中国公民王澍得到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一个是中国公民莫言得到文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建筑奖是终身成就奖,文学奖是《蛙》那部小说得奖。在我看来,一个中国人49岁得到世界建筑界的终身成就奖,比什么都困难。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官大就意味着学问大的国家。文学是自己关起门来创作,建筑可是要面对业主与政府无止境的“关心”。
  这种关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折磨,对于决策者而言,这些建筑师们真是不知好歹,说是“互相折磨”可能是最好的诠释。由于决策者拥有对于一个建筑生死的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所以当决策者愿意出钱买一个死建筑,建筑师除了保命离开以外,为了金钱也只能装死陪葬。
  大部分的建筑师都是在不断的装死过程中不小心真死了!
  所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得奖的建筑作品,我深深认为必须是决策者得奖,也只有决策者高度尊重专业、全面授权,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存在,才有可能换得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这一切的关键是决策者,没有决策者,就没有新建筑。
  我看过的很多书,作者都写序,我也不免俗。虽然我知道序肯定是写完书最后写的,再放到第一篇给你看。我鼓励你也跟我一样喜欢写东西,真的,尤其是从事跟我一样职业的人,当然,任何人都说不清楚我的职业,这是我的秘密。我喜欢这个感觉,大概是怕失业吧,这个世界让我没有安全感,如果你同时拥有十个职业的话,我就不相信你会同时失业。我希望有一天,我的职业栏里多一个“作家”头衔。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有一种心理疾病,就是不时地会上网查自己的名字,我得去问医生我得了什么病。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会有人不用自己的本名来写博客,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网络实名制的。我就怕我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别人不知道是我写的,你不会怕吗?
  我唯一的担忧就是出书的唯一最重要的目的达不到,在我自己的经验里,说教是没有人会想听的,很多人写书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但是有学问是你的事,关我什么事?
  我希望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觉得一定会让城市发展得更好的观点可以传播出去。虽然这个方式非常曲线救国,但这也是我等平民老百姓唯一的机会了,毕竟这些想法都是出自私心,因为我越来越相信,我有可能会定居在北京了,这个我住了20年还搞不清楚我到底喜不喜欢的城市。唯一让自己喜欢这里的方法,就是自我催眠地相信,自己出的书有一天会影响某一位城市新的发展方向的决策者或者营造者。当然大家都知道那些人是几乎不读“课外读物”的,所以我希望是他的老婆或者是他的孩子或者是部下,在不经意间把更好的想法忠言而不逆耳地告诉他。
  谢谢你的阅读,无论满意还是失望,都请让我知道。
  我特别骄傲写了一本没有引言与注释,以及没有参考文献的书,这本书写的就是我说跟我认为的,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别人认为什么的二手话篓子。这个社会我最烦的就是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还老在抢麦克风的人,也更烦那些剥夺我说出自己看法的机会的人,虽然常常有人说我说的是偏见,难道你真的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能够揣摩别人的心思吗?如果我要找个贴切的词来解释我的写作动机,我希望是“趋势”。
  中国最近到处兴起“皮书系列”,蓝皮书、白皮书、绿皮书塞满了我的视野。好像谁写了什么主题的皮书,谁就掌握了那个主题的发言权。
  每一年皮书的发表,都是某个产业或者城市决策者比较重要的参考书,我这次也希望本书能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轻松“课外读物”。

  ……

展开
目录

目录

丑话说前面
创意之常道
第一层 皮城市规划
只有价钱观,没有价值观
咸西瓜
小王子的 B612行星
地方芭蕾
设计伟大的城市
“空场”的广场
落后五十年的五十年不落后建筑


第二层 皮城市建筑
商品建筑的土壤需要施肥
地产智力服务商
元芳,你怎么看?
建筑师的大是大非
重建筑宣言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达·芬奇密码
文化创意经济园的正确思考
文化创意经济的正确道路

 

第三层 皮城市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两岸大不同
地产改变中国
中国时尚
一流与主流
理想的建筑学院
王麻子,你在哪里?
呼唤正确的新科技
受宠若惊——台北易介中对话北京易介中
东写西读
台北快活
设计“设计之都”
城市文化未来答客问
米兰设计周,多行不意必自闭
不要怕ART DECO
当阿呆客遇到ART DECO
山西人可以说不
超北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