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把董桥请下玩月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77185
  • 作      者:
    王基德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三十年读书时光,沉淀“三味”人生
  陈村、尤凤伟性情推荐
  与林斤阑、董桥等笔谈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基德,编审、资深媒体人,从事新闻工作几近三十年。当过报馆编辑、记者,主持的副刊读书栏目《三味书屋》曾荣获全国副刊评比十七个金奖之一。主编某刊物又十五个年头,享受读书,著述无多,主编过《三味》,点评过《浮生六记》。
展开
内容介绍
  《把董桥请下玩月楼》是一本小品集,书中的短文基本都与书、书人、书事有关。既有耐人寻味的读书散记,还有作者与施蛰存、贾植芳、孙犁、林斤澜、董桥、叶兆言、梁晓声等作家的文字缘分,以及与齐白石、苏白等艺术大家的神交之作。
展开
精彩书评
  ★读书读出性情,便是读书人本来的样子。
  ——陈村
  
  ★他写得很到位、很诗意、很掏心,文笔像泉水一样。
  ——尤凤伟
展开
精彩书摘
  《把董桥请下玩月楼》:
  我无意于把两位知名学者的“智性的思索”相印证。但这里不能不想到李辉的“沧桑看云”。据说,李辉发表在《收获》上的“沧桑看云”已然结集,书名为《风雨中的雕像》。李辉关注的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暴风雨袭击的文化老人。与之相较,吴方所倾注的人物更靠前一些,也不似立体的雕塑,只是人物的一个侧面,时间的一个段或点,称之为素描或写意倒更恰切。而且很明显,李辉在他的人物身上洒满了自己的情感,倾向性明显;吴方只是淡淡地抒写,是“沉静与含玩”。超常地冷静,其深含的蕴意足令人沉重地思之想之。
  沉静与含玩,吴方的《顾炎武之言》是一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出顾炎武的《日知录》。吴方认为后来的人无不歪曲了顾氏的本意,仅仅是存了个保国念头而已。顾炎武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即所谓匹夫之责,并非为一朝一代之兴亡操心,操心的是“天下”,天下即天下人之心,是风俗与人心的厚薄。而天下人之心的衰糜反映着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衰糜。著者进而论道,知耻应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有价值的内核。“社会上之所以总有令人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以外,总不外人缺乏有耻之心,也养了不少无耻之徒。…这样的民族应该自省。”我不知道吴方先生的“沉静与含玩”能在多大意义上使那些无耻之徒自省……
  吴方先生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还不吝笔墨地状写了几位“也不一定能称之为名人(按时下的标准)”的学人。这里只说黄侃。记得去岁《书缘》杂志曾登过一篇关于黄侃的文童。记忆里似乎文分三节,可当轶事来读。这里的黄侃较全面、立体,“黄侃有‘傲’的一面,但他对有学问的人又极尊重”,这个评价应该是公允的。我注意到吴方先生在此所下的推断:“五四”前后,有些学人的保守,固然同忱于习性不能与时俱进有关,但其间又未尝不寄托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依恋和对家国的忧患之感。“智者往往教人分析事物要一分为二,要辩证法,我们不能把这些论说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无论如何,《辜鸿铭文集》这类书如今能出版并引起学人广泛的关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如果说《小窗宿火夜谈(1-7)》是本书最耐咀嚼最具震撼力之部分应不假谬。这里吴方谈了清代文字狱,乾嘉之学,谈到思想家戴震,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中兴名臣曾国藩,报国无门的容闳容纯甫。其中尤以”好刻古书而古书亡“一节为要。看了”写历史而历史亡“,”做学问而学问亡“,”最可怕的,大概是,今人好谈廉政而廉政亡。我想,也未可知。“类似的感慨,心殊难平。吴方在谈龚自珍时,发了一通类似鲁迅意味的议论,诸如”国家大,也许表面上还看不出什么,正像一个坐吃山空的大家宅子,架子还摆着,亦不妨有人醉,有人笑,有入睡,但若是有人发现有了问题,大叫‘危险’起来,也难免被当作疯人看待。“这般的振聋发聩实让人服膺其极。回忆以往的文化史思想史,其第一要义当在启迪人寻疗救的方子。
  《斜阳系缆>后半收录了作者一些针对人与事,当前某些现象所撰的随笔文章,也嘹望了当代文坛的创作。但这类随笔窃以为是不那么深刻的,不深刻的缘由是这些推断或臧否在别人别处也可寻到相似的面目,不为他所独有,即这些见地不是他的强项。比如,类说杨绛的《千校六记》,说人多多,《小窗一夜听秋雨》,还是秋雨嘛,没有让人听出更多的”秋意“。历史的劫数首先不是理论的命运,而是实实在在见诸人的境遇。如今,吴方先生已远寻道山了,寿并不高,是为憾事。借用李庆西之言:当他(吴方)从故纸堆里检阅往事之际,想来不只是一番喟叹,一定也会为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而感动。当然,有心的读者读了《斜阳系缆》,担承的不会是仅仅一点感动。
  ……
展开
目录
书评
钱钟书的“书”
科学永远年轻
古典的魅力
回忆是一份文化慰藉
好一条《走虫》
所要者魂
谁不是农民
当条好泥鳅也难
风雨过后见彩虹——品读《虹在风雨后》
太阳下的风景
这本画册就是历史
杂记《牛棚杂忆》
再瞧一眼他们仨
如云集
ABC
十四个老头和一段历史的影子
读《写在子夜》随想
由《一部特殊的传记》想到的
珍贵的尘土
小说《阿甘正传》的穿透力
未必是批判或激赏
道士塔之意蕴及其延伸
人物响叮当
狄更斯的位置
杨必然的归宿
好梦当梦
弯曲的时间
俯瞰神界的黄昏
这套中山装好
第一本书
讲不完的“故事”
一本好书
两本书
还是两本书
歧路有芳草
听弯人自述
清如水
致玫瑰

书人
拜谒施蛰存先生
贾植芳印象
“我要为女性刻画形象”——访霍达
他没架子,也不设防——在高晓声家做客
叶兆言印象
书话孙犁
把董桥请下玩月楼
记住了柳苏
李氏兄弟
两个许志强
“怪味”不怪——作家林斤澜印象
悼念王敦洲
忆念蒋丽萍
灵魂中渗透出英雄主义——我所认识的尤凤伟
尤凤伟谈《生命通道》
徐本夫和他的《拂晓》
陈晓东与《毛泽东和他的“秘密武器”》
话说陈村
迟到的春天更迷人——访企业家、书画家姜振萍
白石山东一门人
雕塑美好的人生——访雕塑家于家骧
尚在人间刻石头——走进苏白的世界
艺术好玩——一代名画家王仙坡逸闻轶事
山高水长——远观杨慕唐
梁晓声:向世人奉献真诚

书事及其他
有生命的文字
旅馆之夜
仕而不读书辩
读“花鸟虫鱼”
美的享受
售书签名
替导演担忧
多看看《历史上的今天》
书店的外延
读信
“我”的自白
老照片
不着边儿
串味编稿
下午茶
读别人的书
呼唤性灵文字
由方鸿渐的复活想到的
谁主持谁
谁之过
梦幻之作——评《阿甘正传》
文学,贵在真诚——第四届青岛日报文学奖评论类获奖作品综述
三味
出书的困惑
文品与人品
读书的方法
说读书
玫瑰花开——钱明其人其画印象
做个有心人
与君共欣赏
关于书屋茶话
纸上的潇洒
与时代同行
走进新闻深处
编辑部人看《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的尴尬
我家有齐白石的画
书店的品位
暗淡的红灯笼——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
昂起我们不屈的头颅(附手稿)
湿漉漉的记忆——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