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甫先生,名永孝。晚年时,弟子称干惕翁。四川大竹县杨通乡人。其先于明末自湖北麻城人蜀,定居大竹;至先生已十八世矣。先生生清光绪二十七年,父代益及叔代锡皆以孝友闻于乡,载旧县志。先生幼承家教,六岁知好学。早习经史之书,学有根柢。稍长,于大竹县立中学获读徐子休先生《修身课本》,对“藐焉中处,而可以参赞乾坤;百年须臾,而可以震耀万古”有所警悟,立志向学。又阅陈澧《东塾读书记》,知治学须汉宋并重。一日,学校开辩论会,号召自由提问,先生问曰:“《礼记》言,‘战争无勇,非孝也’。管仲何为自述‘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岂以战怯为孝乎?”校长邑孝廉陈文甫深嘉之,谓读书得间,闻其言而知其为笃于行者。继就学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因与华阳罗运贤(孔昭)兄弟善,同人休宁赵少咸先生之门,习文字声韵之学。浸假受知于成都龚向农、华阳林山腴、巴县向仙乔诸先生,习汉学及诗古文辞。先生在校数年,遍读干嘉诸儒及近世俞樾、孙诰让、黄以周、皮锡瑞、章炳麟、刘师培诸大师之书,学乃大进。尝撰《汉书艺文志补注补正》,题句云:“辨章学术镜源流,《七略》失传班则刘。目录校雠同一辙,清儒从此有千秋。”足以见先生之志趣矣。
先生学有渊源,行为楷则,任教于中等学校,尝引孟子之言,“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余今任教,亦甚爱生,当思所以陈于诸生者。于是自编《文字声韵学表解》、《国风集说》、《毛诗例纂》、《毛诗重言下编补录》及《左传赋诗考》等以教诸生,成绩卓著。继更节约束修之资,创办《志学月刊》,得诸师友及海内学者之赞助,内容充实,文章雅正,为国内有声刊物,出刊至二十五期之久,甚有功于学林。
先生不惟学术端正,其于政治亦知所向往。尝在大竹璘山中学校长任内,掩护地下党员徐世英、徐相应等。勉励学生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精神,既不废旧学,亦须吸取新知,躬行实践,救国救民。从学者受先生之熏陶,多具革命理想,倾向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者每有其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