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67894
  • 作      者:
    张金涛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由于史料阙如,自隋唐至北宋的天师的生平事迹历来鲜为人知。《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钩沉稽古,发微抉隐,详细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崇富,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欧洲研究中心、“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副教授,中国欧洲研究学会会员;2000-2001年获得中欧高教合作项目资助留学德国图冥根大学;2007年获中国一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支持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做访问学者,与基斯·冯·克斯伯根合作研究课题“基督教民主主义与欧洲一体化”:其研究兴趣在于宗教与欧洲一体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为《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之第二卷,共写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是龙虎山天师道走向中兴的关键人物,在尽可能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基础之上,对张继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
  
  一、励志于道石室修炼第十三代天师张光,字德昭,为第十二代天师张恒的长子。张光生而颖悟,自幼慕道,在修道方面有着极高的悟性,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道才。他还在幼年时代就开始如饥似渴地接受天师世家系统的道法传统和知识的训练,及至壮年,张光的道法已经十分高妙,远近前来找他切磋的道人,以及慕名前来拜师学道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树大招风,有不少人很享受成名后的感觉。但是张光不是这样的人,准确地说,他为这件事苦恼了一段时间。目前的这种状态跟他的修道规划有很大出入,他自己深知,虽然自己学有小成,但离真正的得道成真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就此止步,自己二三十年来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也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环境、修道等方方面面。
  前不久,张光由于修道精进,感得仙人下降,授予他蹁符、《龙蹻经》和玉帝印,这件事唯有他家人知道,对外秘而不宣。也正是这部《龙蹻经》,张光觉得是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了。为了避免目前的种种世俗的骚扰,他决定在深山之中寻得一方清静净之地。张光决定带着他的二儿子张梧,隐居深山中石洞之中,精修《龙蹻经》。
  那么,《龙蹁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竟然使得张光下这么大的决心去深山石洞之中隐居修道?《龙蹻经》是一部教授驾驭飞云之道的极其古老的仙经,唯有仙缘极深的人才能得到的,精习《龙蹻经》的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超越时空的限制,能周流天下,不拘山河;长时问习练《龙蹻经》,还能与道合真,成为神仙。
  据传,早在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听说龙蹁真人宁封子能随烟火上下自由飞行,于是亲自到青城山向宁封子请教“龙蹁飞行”之道。宁封子此时已经得道成仙,见黄帝如此虔诚,能够屈尊求道,于是向他传授了《龙蹻经》。黄帝得到《龙蹻经》后,不仅精习飞行之道,还能运用龙蹻之术行云降雨,颇有效验。此后,一位姓周名义山,字季通的西汉道士,听说住在蒙山的仙人栾先生精通《龙蹻经》,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蒙山找栾先生,可惜偌大个蒙山,他找来找去,连个栾先生的影儿都没见到。好在周义山仙缘不浅,虽然他没有找到栾先生,却在蒙山遇到了另一个叫衍门子的精通“龙蹁飞行”之道的仙人。就在周义山绝望之际,仙人衍门子飘然而至,只见他手持青毛之节,乘坐白鹿,身后跟着十多个打着羽盖的侍从。衍门子见周义山学道的意志坚决,并且素有仙缘,于是就向周义山传授了《龙蹁经》和《三皇内文》。后来,周义山果然如仙人衍门子所预期的那样顺利修道成仙,成为鼎鼎有名的“紫阳真人”。如今《龙蹻经》又传到了张光的手上,对修道之人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吉兆,预示着龙虎山又将一位修道之人位列仙班。另一方面,对张光本人而言,义带来莫大的压力,这意味着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将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一切都促使张光痛下决心,出离尘俗,远离人群,潜心修道。
  另外一个让大家感到诧异的问题就是,在张光的众多的孩子当中,张光为什么只带上二儿子张梧,而不带别的孩子或者徒弟?原来,道教的隐居深山的修行,并非是一件率意而为的事情,必须条件成熟,并作精心的准备才能成行。众所周知,深山隐居修行必须具备“法财侣地”样样具备,才能施行。所谓的“法”是指得到高人传授的道法或者真经;所谓的“财”是指修道备置的物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持,否则无法实施;所谓“侣”是指隐居修道时的同伴,提供保护和生活上的各种支持。深山修炼,有决心不够、有信心不够,有一腔热情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野外修炼,不仅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而且经常会有毒蛇、毒虫、猛兽光顾,同时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具备极高的野外生存的能力。因而对“侣”选择,至为关键,如果选人不当,不仅不能成为修道的助力,反而会成为拖累,将修道者卷入危险的境地,成为修道的绊脚石。所谓“地”就是必须找到一个藏风聚气,能遮风避雨的适合修道,同时又安全的风水宝地。如今,“法”嘛,就是《龙蹁经》已经得到;“财”嘛,也不缺乏;“地”嘛,风水宝地已经找到,就是这个“侣”,让张光认真思量了一番。他把他的孩子们和诸位弟子挨个考量了一遍,有三个人进入了他的视野,分别为大儿子张慈正、二儿子张梧和侄子张惠感。这三个人在同辈人中都非常优秀,大儿子张慈正精通易理、心地善良;二儿子张梧禀赋极佳,一学即会;侄子张惠感深契道要,志行精严。侄子张惠感在崇元观修道,离龙虎山太远,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如果要他过来陪同,搞得动静太大,这个不妥;大儿子张慈正身为长子,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尤其是自己走了以后。张光在这三个人中比较来比较去,最终选定了二儿子张梧。要知道,张光的这个二儿子张梧,字君明,自幼跟随张光修炼,在几位孩子们中他继承了张光学道方面的天赋。除此之外,张梧还异常刻苦,而且从小在大山里摸爬滚打,野外生存能力极强,因此,让张梧一道去深山隐居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仙道的法脉还得后继有人,培养弘扬道法的接班人,还得靠言传身教。于是,张光和二儿子张梧就一道秘密准备隐居修道的各种物质和用具,同时张光还必须向族人有个交代,给留在家里的妻子和孩子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第十二代天师张恒评传
一、博通经史 分形化景
二、高宗召见 无为对答
三、自阙潜归 夜醉于瓮

第二章 第十三代天师张光评传
一、励志于道 石室修炼
二、辟谷飞行 相得益彰
三、下山嗣教 传经授策

第三章 第十四代天师张慈正评传
一、智慧明敏 赈济贫乏
二、追慕真仙 修道圣井
三、隐居深山 屡征不起

第四章 第十五代天师张高评传
一、道宇超旷 酒中真仙
二、鲸吸海吞 招弄诗技
三、长安遗印 神迹惊人

第五章 第十六代天师张应韶评传
一、躬耕自娱 精修至道
二、铁笛裂空 声震老龙
三、金声玉振 驱邪荡秽

第六章 第十七代天师张颐评传
一、毅然出仕 贵溪一尉
二、至孝侍母 月不解带
三、弃官袭教 忠孝致仙

第七章 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评传
一、玄冠跨虎 瘠而多髯
二、三教合流 情钟象山
四、呼吸导引 开顷刻花

第八章 第十九代天师张修评传
一、为人质朴 木叶疗疾
二、道法高强 开坛授篆
三、自营坟郭 端坐而化

第九章 第二十代天师张谌评传
一、硕学通儒 善功草隶
二、武宗召见 赐额真仙
三、京师建醮 大醉而化

第十章 第二十一代天师张秉一评传
一、梦龟而诞 神异非凡
二、齐王蒙恩 赐田建宇
三、预知时至 地震果验

第十一章 第二十二代天师张善评传
一、幼不茹荤 渊默内修
二、洞天福地 禀气交感
三、遍访名山 卅年始还

第十二章 第二十三代天师张季文评传
一、精通易理 悉究元旨
二、五代战乱 悲悯生灵
三、符水治病 铁券解厄

第十三章 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评传
一、质直淳朴 不与俗交
二、真宗赐号 历朝承袭
三、跻世仁寿 益衍玄猷

第十四章 第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评传
一、端静寡言 笃志内修
二、仁宗召见 蠲除赋役
三、御赐澄素 典礼优异

第十五章 第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评传
一、生有印文 神异具著
二、安福弘道 锒铛入狱
三、矢志抗争 终获承认

第十六章 第二十七代天师张象中评传
一、五月能言 七岁赐紫
二、征君圣井 隐修遗迹
三、裴仙相约 得道冲举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评传
一、学识天成 早悟真诠
二、少习儒业 科场失意
三、及长嗣教 追赠葆光

第十八章 第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端评传
一、不与物兢 笃志玄学
二、慷慨丈夫梅福是效
三、题诗赞唱 显露心迹

第十九章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评传
第一节宿植聪慧 诗吟灵鸡
第二节四次征召 盐池除妖
第三节丹道高妙 雷法祖师
第四节才艺超群 诗文俱妙
第五节名师高徒 法脉流长
第六节笔记小说 文艺演绎
第七节历代封号 后世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