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73226
  • 作      者:
    南怀瑾[讲述]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人说,《维摩诘经》包含了一切,当你学佛不知道怎么做时,本经有答案给你;当你事理不明时,本经也有答案给你。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可以帮助读者读懂本经。
展开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是毗耶离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该经的主要内容即是他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遣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等人阐扬大乘佛教的深奥义理。该经着重阐扬了“心净则佛土净”、“在入世中出世”、“无在无不在”等思想,倡导了众多“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维摩诘经》包含了众多议题,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什么是布施、涅槃的真正意义、天花不着于身的奥秘、女身不需转成男身即能成佛的原因,等等,一向是学佛修证者最希望读懂也最应该读懂的一本书。南怀瑾先生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谛,而且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雨满天”的无限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开场白
  我们今天讲的《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
  如果把本经只当做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这个观念就不对了!《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一般人都以为中国的禅宗是达摩祖师来了之后才传开的,殊不知在达摩祖师以前,由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维摩诘经》和《法华经》影响最大,而成为中国文化禅宗的根本经典。
  东方世界的两个佛国
  这本经的分量有如此之重,但因为文字易懂,流畅优美,人们很轻易地读过去了,认为已经懂了,实际上非常难懂。我们这一次把《维摩诘经》和《药师经》连起来讲,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为什么说是一个系统的呢?我们一般都晓得,佛介绍给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是为了方便,让我们末世智慧及福德不够的众生,能够修往生法门。而佛法真正的即生成就,这个成佛的大业与大道,却在《药师经》和《维摩诘经》所表征的东方世界两个佛国。一个是阿閦佛国,就是维摩居士化身成为在家佛所依附的东方妙喜不动世界。
  这个东方的阿閦佛国和另一个东方佛国药师琉璃光佛土相衔接。东方世界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相辉映,像是一个太阳系统的昼和夜。当太阳西斜下山的时候,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太阳出来生生不已的时候,又到了东方阿閦佛国土和东方琉璃光佛土。这是佛法中的一大秘密,是真正的密宗。
  所以真正了解佛法以后就知道,一切显教的经典中明显告诉你的,你不懂,就成为大密宗。倒是一切密宗修持的方法,反而很是显教,因为它的密义,你若能深入参究,就明白了、就通了。显教告诉你真正的佛法奥秘,你再参究也不通,除非你福德成就、大智慧成就,才会通了。
  所以这次讲经的因缘,是把真正即生成就,佛法的大秘密告诉你,让你好好修持参学,不要以为打坐就是学佛。
  现在先翻到《维摩诘经》第十二品,“见阿閦佛品”,阿閦佛是东方妙喜如来不动国土的佛,也就是我们讲《药师经》时,所引到《法华经》当中的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个佛子之一,连阿弥陀佛也是大通智胜佛的儿子。《维摩诘经》经文再下一品是“法供养品”,就提到药王如来,我们要了生死成佛超出三界,必须深切亲证到药王如来所开示的不死之法,不生也不灭。千古以来,都无人把佛法中的《药师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当做秘密法门,只把它们作为显教的经文来诵读参学,自然不会明白修法的意义与关键所在,因此毫无成就。
  整本《维摩诘经》里面最重点的重点,是告诉我们:佛法就在这个世间,我们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赖别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外力仅是方便法门,非究竟法门。所以究竟法门必须要自度自了。
  再讲个插曲,例如四川的文殊院有副非常好的对子:
  见了就作 作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 觉生于自在 生生本是无生
  像这些佛教文学,禅的精神,灵性智慧的渊源,都与《维摩诘经》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的《维摩诘经》中文版本,是在中国历史上动荡的南北朝时期,由西域请来的胡僧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最初是前秦的苻坚发兵去请鸠摩罗什,但鸠摩罗什还没走到中国,苻坚的前秦就亡国了。后来就由姚兴在今天陕西地区所建的后秦国,出兵请到鸠摩罗什来中原。为了请来这一位学者,发兵几十万,灭了扣住鸠摩罗什的三个西域小国家,大概也只有中国南北朝这些野蛮的皇帝们才做得出来。
  这本经的文字之好,令人不由得要敬佩鸠摩罗什的才华。当然,他在中国所收的几位杰出大弟子,像僧肇、僧睿等,都是一流文学天才,自然也是本经文字优美的原因。因为有《维摩诘经》,中国此后两千年的文学、文化都为之丰富了。例如,唐代文人的唐诗,几乎无不受《维摩诘经》的影响,从唐代就把《维摩诘经》编成戏剧上演,今日昆曲的《天女散花》就出自《维摩诘经》。这本宗教的经典已经深入民间的戏剧、歌曲、舞蹈,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影响之大,可以说无与伦比。但是近代一般的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和哲学史的学者,因为佛学涉猎不深,就看不通这一点。而近代佛教界人士却不精历史,或文学根基不深,也同样摸不到这样的观点。
  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本经的经题是“维摩诘所说经”,后来也有题为“佛说维摩诘所说经”,那是后世因为尊崇释迦牟尼佛而加上的,实际上原经的翻译不用“佛说”二字,只是维摩诘居士所说的经,因为这本经的中心佛法是由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也有把经题翻译成“不可思议解脱经”,这是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解脱三界,跳出六道轮回,还我们本来面目而成佛。众生原本是佛,自己迷失了原路,不知父母未生之前自己为何,找不到这个根源,因此就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又因为受到物质世界环境影响,而有身心烦恼痛苦、生老病死等。修持就是要想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解脱身心的烦恼,追溯回身心根源,自性清净。
  学佛目的在求解脱。如何解脱呢?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
  顺便提到,佛法所说“不可思议”,是说在修证上不可以用普通意识思想去猜测解释,不可以用凡夫的智慧知识来讨论研究。你只能用一个信的方法来修持。或者是信净土念佛法门,或者是信四念住、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法门。坚定专一地去求证,在求证的过程中,不可以用人世间的知识或习惯性的意识随便解释,所以说是“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如果是“不能思议”,那么这一部经就是因思议所生,岂不自我矛盾?究竟“不可思议”与“思议”的分别何在,这是佛法中的秘密,《维摩诘经》本身也给了你答案。现在进入《维摩诘经》的本文。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开场白
东方世界的两个佛国○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卷上

佛国品第一
佛菩萨的德行成就○如何修功德智慧○邪见断见性空缘起○为人师应具备的能力○去探病的菩萨们○佛的神力○净业是什么○不动的第一义○说因缘○佛一音说法○宝积问佛净土○如何能生佛国○为什么看不见佛的国土

方便品第二
有辩才有神通方便度人○六度波罗蜜成就○在家身出家心行为美○维摩居士成就的功德○居士病了○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如何成就佛身

弟子品第三
舍利弗不敢探病○大目犍连的辩才问题○大迦叶乞食不平等吗○须菩提被骂糊涂了○富楼那说法的障碍○迦旃延生灭心说实相法○阿那律眼通的问题○优波离与犯戒比丘○罗睺罗说出家的功德○阿难为佛乞食

菩萨品第四
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光严童子——何处是道场○持世菩萨——如何修行○长者子善德——布施与供养

卷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文殊菩萨来了○众生病菩萨也病○空室引起的话题——空解脱○维摩居士的侍者○如何对待病和病人○念与解脱○如何调伏除病○念病非真非有○缚与解缚○有病菩萨该如何○有病菩萨如何调心○什么是菩萨行○三十七道品与菩萨行○止观到涅槃的菩萨行

不思议品第六
如何求法○什么不是求法○师子之座○解脱——不可思议○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住解脱法门菩萨——时间○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所能○风火音声○魔王大菩萨解脱

观众生品第七
幻观○空观○真实境界○真空妙有○什么是慈○什么是悲○什么是喜○什么是舍○如何了生死○天女散花黏罗汉○天女说解脱○天女说一乘佛法○维摩丈室八特点○女转男的问题○生死问题○悟道问题

佛道品第八
行非道通佛道○菩萨行的反面示现○什么是如来种○大罗汉的感叹○普现色身菩萨发问○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大乘菩萨的应化○讲述《维摩诘经》回顾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法自在菩萨——生与灭○德守菩萨——我与我所○不啕菩萨——受与不受○德顶菩萨——垢与净○善宿菩萨——动与念○善眼菩萨——一相与无相○妙臂菩萨——声闻心与菩萨心○弗沙菩萨——善与不善○师子菩萨——罪与福○师子意菩萨——有漏与无漏○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那罗延菩萨……

卷下
香积佛品第十
菩萨行品第十一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法供养品第十三
嘱累品第十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