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史学界一般以这一年作为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标志。据史书记载,唐代从永徽二年至贞元十四年(798年)的一百四十八年间,大食国以朝贡使者名义来华经商者达三十九次。波斯派来中国的使节达二十余次。宋代自开宝元年(968年)至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二百年间,这类朝贡使者多达四十九次。当时,中阿两国一东一西,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使两国保持着日益频繁的往来。“当时阿拉伯到中国的海路是从阿曼的苏哈尔港,经印度和锡兰,穿马六甲海峡,越菲律宾,到中国的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陆路是经波斯和中亚,越葱岭和新疆的喀什,然后由新疆到中国西北内地。另外还有从海路到印度(天竺),然后由印度通过陆路到云南。以上的海路和陆路是中世纪中国——阿拉伯的主要商道,也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主要渠道。”唐中期以前大约以陆路为主,唐后期至宋代,大约是以海路为主。他们来华后多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并深入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借大食兵平定了“安史之乱”。援助唐镇压安史之乱的大食部队援兵没有回国,他们多留居于长安一带。此后,大食商人在中国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得到了更为有利的发展。宋代还有来自南洋群岛的一些穆斯林定居在海南岛。中国史籍中把他们统称为“蕃客”、“蕃商”、“胡商”或“贾胡”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当地娶妻置业、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代就成了中国的“土生蕃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