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社交礼仪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对对方尊重的方式和过程。礼仪的核心是尊敬友善、互相谦让。在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社交礼仪。
1。礼仪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礼仪由礼节和仪式组合而成。礼节是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历史传统而形成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交际场合表示问候、尊敬、祝颂的惯用方式,如鞠躬、握手、点头致意等。仪式则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形式,如婚礼、会议、鸣礼炮、开幕式、闭幕式、签字仪式等。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促进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人们在交往时以礼相待,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其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礼仪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而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三,减少与缓和人际矛盾。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有时会避免不了地发生冲突。讲究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从而有利于缓和矛盾。
礼仪可分为社会礼仪与专项礼仪两大类。
社会礼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社会人的。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女士优先等。
专项礼仪则是各行业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而形成的各种形式规范。如果按内容分类,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
如果按职业分类,可分为教师礼仪、警察礼仪、军人礼仪等。
2。社交礼仪是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 社交礼仪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传承性 礼仪规范将人们交往中的习惯、准则的形式固定并且沿袭下来,就形成了继承性的特点。它是人类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当然,对于古代的礼仪不能全盘肯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制定的许多礼仪是为了肯定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其封建统治的,是强迫臣民门绝对服从的,对于其糟粕我们必须加以摈弃。只有对那些反映中华民族和劳动人民文明水平、道德风貌、大智大勇和气质修养的健康高尚的礼仪,才是我们可以肯定和借鉴的,才代表了我们祖先讲究礼仪、待人以礼的主流和本质。
◇民族性 礼仪的内容大都以约定俗成的民风习性、特定文化为依据,它突出地集中地体现了本民族的心理、文化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和社会风尚。在交际活动中,除了要注重业已形成并广泛认可的通用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外,同时还应当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礼仪传统。这样做,非但不会与通用礼仪规范相悖,相反,会使交际对象感到更加亲切,倍增友善情谊。
◇变异性 现代社交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运用要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同一礼仪时常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便是变异性的特点。
现代社交礼仪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封建社会灭亡了,其礼教也随着消亡。三叩九拜之类的礼节拿到现在就行不通,反过来20世纪初的一些仁人志士海外求学归来,以鞠躬替代跪拜礼则被视为异端。
同一礼节在此地被视为友好,在彼地则可能被视为冒犯别人。如在阿拉伯地区,男人之间手拉手走路是一种无声的友好和尊重的表示,但在美国则是丢人现眼,因为在美国除了同性恋者之外,男人和男人是不能手拉手在街上行走的。
◇针对性 一般来说,礼仪的运用是规范的,但是由于现代社交对象的不同,礼仪的适应则有了针对性的一面。
同样的礼节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在社交活动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运用相应的礼仪。如同样一句话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而对老年人来说,则可能伤害他的感情。再如同样是握手,男女之间力度就应不同,老朋友和新知亦有所不同。同样是打招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不同。正是由于礼仪有这样的一些细微差别,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社交礼仪,熟练地运用礼仪规范来展示自己的风范,使自己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良好的社交形象,促进社交成功。P2-4阶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在社交活动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运用相应的礼仪。如同样一句话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而对老年人来说,则可能伤害他的感情。再如同样是握手,男女之间力度就应不同,老朋友和新知亦有所不同。同样是打招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不同。正是由于礼仪有这样的一些细微差别,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社交礼仪,熟练地运用礼仪规范来展示自己的风范,使自己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良好的社交形象,促进社交成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