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型世界城市文化塑造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235956
  • 作      者:
    刘薇,李冉,赖章德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薇,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经济、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独立出版专著1部(25.4万字),合著1部,编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3篇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主要领导批示。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完成地方政府项目5项,主持完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一般、青年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李冉,女,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林业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国际经贸探索、世界林业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硕博期间,参与来自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院、美国森林趋势组织、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的课题10多项;参加中国林业产业协会2008和2009年《中国林业产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参与制定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2012)》等。

    赖章德,男,硕士,主要从事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并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新型世界城市文化塑造研究》在研究和总结前人关于世界城市建设的文献基础上,归纳总结文化创意理念的基本理论,依据城市文化、城市产业以及城市街区之间的关系构造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建设体系,同时借鉴当前国外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以及巴黎的建设理念,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北京城市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三个维度如何影响和作用于世界城市建设,并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世界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考虑对后工业化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努力吸引艺术界人士等特定目标群体,而这些群体偏爱的是充满活力的艺术网络、有助于艺术蓬勃发展的气候,以及可负担得起的高品质生活(格特勒,2004)。这意味着他们追求的是“新的”后福特主义城市特征、经济、生活方式、工作和消费方式(斯科特,2000;尼尔和德怀尔,2008)。佛罗里达的一个关键论点与这一论点恰好一致,即,先进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其影响力相当于19世纪的转型),这场革命将带来一种“新经济”,其特征较少体现在对劳动力投入和原材料的依赖上,而是以人类创造力为核心,也就是以创造新解决方案、提出新观点的能力为核心。这种想法并不是新出现的,大量社会和经济文献都提到了人力资本在城市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但是,许多统计分析表明,认为某些“波希米亚风格”和“创意”群体是新经济驱动力的观点存在争议,且过于简单化(格雷泽,2004;派克,2005)。并且,佛罗里达的“创意城市”策略的初衷是为“创意阶层”建设一个理想的环境,并展现出城市的“创意形象”,但却常常沦为老一套的精英选择策略,包括房地产投机开发、中产阶级移居开发、特定社区改建等。但是,吸引“创意”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宣传策略和城市品牌建设的角度,可以把它视为一套有选择地“讲故事”的手法(桑德科克,2003),意图控制潜在游客、投资者甚或居民可能获得的认识和印象。当然,品牌建设并不是把城市当成白板来随意构建故事,而是一个漫长的接合、架构过程,必须以本地特征和多方考量为基础。很显然,虚假的城市品牌注定可信度很低;品牌建设过程必须创造出具有感召力的故事,并且融入鲜明的空间特征。
  缺少鲜明的识别特征的城市品牌建设政策可能会带来特定的政治视角和可信度问题。它们涉及权利问题:谁有特权来定义城市特征,谁来“体验品牌”?建设“创意城市”形象会带来什么样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后果?由于品牌可以作为一个“正当词汇”来证明城市政策的合理性,因此这一点尤其重要。例如,就创造力来说,可以用品牌来证明为吸引“创意”而对某些地区进行转型和中产阶级移居开发是合理举措。
  其次,我们很难察觉哪一种城市形象可能具备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考虑到时尚和典型印象的多变性。例如,20世纪90年代,城市决策者们通常认为与高科技相关的地区能够吸引全球人才流入。许多城市开发出了独特的标签和口号,将全方位城市规划与发展信息城市这一目标结合起来(赫普沃思,1990),如:大阪(智慧城市)、巴塞罗纳(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城市)、阿姆斯特丹(信息城市),以及曼彻斯特(有线城市)。与高科技挂钩的城市形象宣传似乎成为了解决各类城市问题的万能药,从扭转工业衰退到促进社会凝聚力,从提高竞争力到改善治理机制,无所不至。这种普遍被高科技吸引的趋势促使那些本无专门技术领域的城市也开始宣传这种形象,因而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高科技幻想”(马西,1992)或“技术梦”(多贝斯,2003)等颇为讽刺的概念。然而事实上,城市形象开发和营销政策本质上不需要太多花费。按照哈维(1989)在“企业家城市”理论体系中的说法,许多城镇落入了宣传政策系列复制的陷阱之中,其结果是,它们想要传达的信息被彻底淹没在大量相似城市形象的汪洋之中(杰索普,1998)。这种危险在“创意城市”领域显而易见:近些年来,高科技概念和科学家、计算机等典型形象往往被文化和创意产业所取代(埃文斯,2003)。当然,这只是一个总体趋势,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例外。技术显然仍具备吸引力,任何城市营销活动都会抓住机会强调高科技研究的优势,但文化产业正在迅速获得特别关注。这很可能是因为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一个特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文化形式及其意义正在成为生产性战略的关键和主导因素,而整个城市文化领域越来越倾向于商品化(斯科特,2000;汉尼根,2003;埃文斯,2003)。对于城市经济来说,这一主题变得至关重要。第一,城市是文化生产、实验研究、艺术和创造力的节点(祖金,1995;斯科特,2000)。第二,在文化产业里,地区文化属性与最终成果品质特征的关系往往十分明显,就像好莱坞电影或许多“第三意大利”工业区一样:地区、文化和经济是共生的,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城市里(斯科特,2000)。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和经济参与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城市的特定文化和经济特征越是广泛地为人所知,就越易于结合当地的垄断力量,即,能够提高竞争优势的地区特有加工和产品配置的能力(鲍尔和斯科特,2004)。因此,莫洛奇(1996)指出:“有利的形象能够为来自竞争地区的产品创设进入壁垒。”一个主要问题是前文提到的相似形象泛滥问题:由于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几乎相同的“佛罗里达式”城市品牌建设政策,它们的竞争优势只能流于一时。当然,我们不应认为提升城市创造力的政策仅仅基于形象建设;事实上,此类政策还包括许多干预活动(从实体规划到活动组织),它们旨在改善人们的城市生活体验,推动形成关于城市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整体看法,提升能够激发新思想的城市环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市文化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一、文化与世界城市建设
二、北京城市文化建设
三、国外世界城市的文化创意理念
四、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 创新型城市文化品牌塑造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理论回顾
二、复杂性理论与创意城市
三、城市品牌建设与创造力
四、创新城市品牌塑造:以意大利都灵为例

第三章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聚集
一、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城市文化塑造的重要意义
二、国外创新型人才聚集的成功模式
三、国内主要城市创新人才聚集的主要做法
四、北京创新型人才发展现状
五、北京创新型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创新型人才集聚的激励机制
七、北京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的具体措施
八、北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第四章 创新型社会环境与城市文化塑造
一、社会环境与创新文化的关系
二、构建创新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第五章 科技创新与创新城市文化融合
一、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意义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国内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
四、北京城市文化与科技融合

第六章 创新型城市文化塑造的制度保障
一、健全和规范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
二、完善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基地建设
三、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保障
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五、改善文化市场环境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 创新型城市文化塑造的载体——文化创意产业与聚集区
一、世界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与聚集区
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
三、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聚集区发展展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