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问学孔子家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09854
  • 作      者:
    杨朝明,李文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朝明,男,1962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兼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学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受聘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孔子研究》编委等。分别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著作有《九家旧晋书辑本》、《三教慧海·儒教名流》、《鲁文化史》、《周公事迹研究》、《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出土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周公》,主编《儒家文化面面观》、《新出简帛文献注释论说》、《孔子家语通解》、《孔子的智慧》、《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弟子评传》等。参与撰著:《鲁国史》、《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要论》、《山东通史·先秦卷》、《齐鲁文化通史·春秋战国卷》、《鲁国历史与鲁文化探秘》、《中华地域文化集成·齐鲁文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东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经之教与孔子遗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山东省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孔子家语综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学术论著先后四次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研究和了解孔子的重要著作,被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与《论语》的简略相比,《孔子家语》有完整的场景;与《大学》、《中庸》作为专题论文相比,《孔子家语》中的思想更为全面;《史记》记录了孔子事迹,但《孔子家语》的记录时代更早,内容更多,更加准确。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准确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决不能舍弃《孔子家语》。
  《问学孔子家语》定名《问学孔子家语》,表达的既是学生带着问题向老师问学,也是向《孔子家语》问学,更是通过《孔子家语》向孔子问学。相信每一个人通过“问和学”都能感受到孔子的智慧灵光,并以此来观照现实生活。书中的孔子思想,将为我们的诸多困惑带来最好解答,也必定成为行动的明确指引和力量源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就是孔子为政的智慧。真正务实高效的管理本就平平凡凡,并不需要做出不同于平常的事情,不需要以惊天动地的举措来创造奇迹,更不是表演奇迹。但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又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高度的觉知,那么这些事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任职中都宰期间,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高度的觉知就在于“民本思想”,实现“大同理想”。在孔子心中一直有着他最为心动的向往,如他所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
  也就是讲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公有的,选举贤能的人为政,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而是使老年人安享晚年,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年老丧夫或丧妻及失去父母、残疾的人都得到供养。人们痛恨财物被丢弃在地上,被糟蹋浪费,但并不一定为自己所有;痛恨力气不出于自身,但并不一定为别人效命。因此阴谋诡计被遏制而不能施展,劫掠偷盗、叛逆犯上的事也不会发生,所以外出也不用关门闭户。这就是“大同”。
  实现大同,有个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以民为本。百姓关心什么?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养生送死,就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孔子各项为政的措施都紧紧围绕这一点。
  关于养生,如何养?首先要吃得饱,“长幼异食”。这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孔子生活的年代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不如今日这般物质充裕。就需要将酒食先敬奉老人,先可着孩子食用,这就是尊老爱幼,是纯朴的民风。孔子在观乡射礼时讲道:“射箭者祈求射中目标,就是为了使自己免受罚酒。酒,是用来奉养老人和病人的。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就是辞谢别人的奉养。”这样看,对于射不中的弱者或不肖之人反而是眷顾的。
  而强者理应辞谢别人的奉养。最好的东西都献给老人,还会时常为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而争论不休吗?关于社会分工,孔子的做法是“强弱异任”。怎样任?就是“举贤与能”,任人唯贤。同时又要强弱兼顾,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国家的梦,一个民族的梦,乃至全天下的梦。
  关于男女别涂,不仅是男女分道而行,还有一个引申就是男女异位。因为异位,所以就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互补、互敬、互爱。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认为应该像君那样去为君,像臣那样去为臣,像父那样去为父,像子那样去为子。内在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君臣父子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要求、素养要求,贵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举一反三出“男男、女女”,男人要有男人的职责和担当,女子也要有女子的本分与追求。
  路无拾遗,就是“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就是纯正的民风,没有非分之心,不作投机取巧。
  器不雕伪,就是尚质朴。好似现在提出的各种物品不要过度包装。比如月饼,有的月饼盒子成本要远远大于月饼的成本。一件物品一旦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价值,就会本末倒置,华而不实。
  孔子“尚质朴、重本质”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百姓“养生”的措施,还体现在“送死”的制度。有人认为儒家讲求繁文缛节,爱在丧葬之礼上哕嗦。此篇分明写道“安葬死者时用四寸厚的棺,五寸厚的椁;凭依丘陵为坟;不聚土成坟,墓地不种植松柏。”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引导百姓并不必费过多的精力、物力、财力在丧葬这件事上。重视外在形式的做法不一定代表真正懂得其意义所在。真正懂得义,反而崇尚质朴,形式即可因时、因事、因力量而变。这就是讲求务实高效的孔子,一个真实的孔子。
  ……
展开
目录
前言
序章 孔子研究第一书——问学《孔子家语》
第一节 熟悉·陌生?
第二节 这样一部书
第三节 源起
第四节 命运多波折
第五节 拨乱反正
第六节 走进

第一章 为官一任——问学《相鲁》
第一节 初仕中都宰
第二节 出任司空
第三节 出任大司寇
第四节 夹谷之会
第五节 暂时的句号与记忆
第六节 呼应

第二章 好好·恶恶——问学《始诛》
第一节 诛少正卯
第二节 好好·恶恶
第三节 一个方向
第四节 必教而后行

第三章 王的说法——问学《王言解》
第一节 卖关子
第二节 明王之道
第三节 最高境界

第四章 婚姻·政治——问学《大婚解》
第一节 人道孰为大
第二节 爱与敬
第三节 敬身、成身

第五章 儒者风范——问学《儒行解》
第一节 儒,柔也
第二节 自立·若无能
第三节 忧思·宽裕
第四节 特立·规为
第五节 承载

第六章 内圣·外王——问学《五仪解》
第一节 寻找治世之才
第二节 人有五仪
第三节 知不知
第四节 王天下

第七章 行思·致远——问学《致思》
第一节 农山言志
第二节 仁人
第三节 致行
第四节 初心·本心
第五节 为政·为正

第八章 那个“恕”字最重要——问学《三恕》
第一节 君子三恕
第二节 思·行
第三节 托物言志
第四节 正向思维
第五节 呼吸·呼应

第九章 好生之德·静虚之美——问学《好生》
第一节 虚静之美
第二节 王者好生
第三节 几件小事
第四节 正·反·学
第五节 王天下

第十章 怀周的情结——问学《观周》
第一节 观周源起
第二节 所见所闻
第三节 子见老子

第十一章 君君·臣臣——问学《贤君》
第一节 贤君·贤臣
第二节 安守本分
第三节 尊贤·用贤

第十二章 本立而道生——问学《六本》
第一节 行己有本
第二节 本与质
第三节 慎其所处
第四节 本立道生

第十三章 成人·成圣——问学《颜回》
第一节 成仁·成人
第二节 君子·小人
第三节 身体力行

第十四章 一念之间——问学《子路初见》
第一节 子路初见
第二节 得·失
第三节 行走天地间

第十五章 人在困境中——问学《在厄》
第一节 陈蔡绝粮
第二节 吾道非乎?
第三节 信任

第十六章 治国与驾车——问学《执辔》
第一节 治国与驾车
第二节 鞭打快驴?
第三节 马缰绳
第四节 各其所能

第十七章 君子是怎样炼成的——问学《问玉》
第一节 玉·君子
第二节 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节 圣人之教

第十八章 生死性命间——问学《本命解》、《本姓解》、《终记解》
第一节 生死性命
第二节 孔子的生死
第三节 生命的意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