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鉴(第七辑)》:
王琯曰:“谢释‘果’谓‘果决’,非也,按即结果之意。言上述坚藏白离之旨,以智力求之,结果终不外是,不若因其自然之为愈也。‘知’,通‘智’。”又,谭戒甫曰:“力与知,即力与智也。旧注:‘果,谓果决也。若,如也。夫不因天然之自离,而欲运力与知而离于坚白者,果决不得矣。故不如因是天然之自离也。’按下文言神不见,神不知,故此先言力与智之不若,生起下文。《淮南子·泰族篇》云:‘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功力致也。’此盖谓神尚无主,遑言力与智哉?”又,庞朴曰:“疑‘知’读如‘智’,指上述对坚白的理智分析;‘力’则兼指抚与视,指感性知觉。意谓感觉虽可得坚得白,但不可得其本是;本是只可由理智求得。故曰‘力与知果(决也),不若因是’,且译其文曰:‘用感觉能力同理智来争论,还不如根据这种情况而相信分离。’”胡曲园曰:“力与智果:力喻感觉,智即理智、抽象思维。果,惈也,倮之今字。《尔雅·释诂》:‘惈,胜也。’胜即争胜,这里作‘较量’解释。这句是说感觉与思维相比较。力与智果,不若,因是:因是,因此之故。感觉与思维相比较,其重要性总是不及思维的。整句是个复合句,‘因是’是倒装的子句。”
上述诸家之说,各有其是,皆能启人心智;亦皆有其非,故其释义均有未达。伍氏以“力”为“见”字之讹,参照诸家“力”字之说,则知伍氏改字非是。然其释“若”为“比”,则有所悟也。王琯因旧注释“因是”为“因其自然”,以道家之意说公孙龙,已大非公孙原意;然其释“果”为“结果”,则有所得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