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7291
  • 作      者:
    黄世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世虎,男,1977年9月生,江苏溧水人,哲学博士,现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意识形态理论。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以及其他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研究方法,具体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探讨了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重阐述了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即意识形态本质理论、意识形态斗争理论、意识形态发展理论、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并评价了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认为,系统~分析和研究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可以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革命斗争与阶级意识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预示着一个新的革命时代的到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状况,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和把握复杂社会形势和阶级斗争状况。特别是在国共合作之后,党内就如何开展工农运动产生严重分歧,形成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面对党内不同的思想倾向,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分析了当时国内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初步阐发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的经济根源,论述了农民革命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一)揭示了社会各阶级政治态度的经济根源
  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决定着他们对革命持有的政治态度也各不相同。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是中国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还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附属于帝国主义,他们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们与中国革命目的是不相容的,持反对革命的态度。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他们的革命态度往往是摇摆不定的:在遭受外国资本和国内军阀的欺压时,他们持革命态度;但当本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时,他们又觉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可能会威胁到他们达到大资产阶级的发展目的,因而对革命持怀疑态度。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也因其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寡和财富的多少不同,而对革命运动抱有不同政治态度。作为处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他们无任何生产资料,其受剥削和压迫的程度也是世上少有的,因而是最为革命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当农民运动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时,社会各阶级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判,从而鲜明地体现出各阶级的政治态度。武汉国民政府右派认为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而党内也有一些人不明是非,简单地认为农民运动开展得“过火”、“糟得很”。为此,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刻揭示了这些政治派别对农民运动所谓“糟得很”、“过火”、“痞子运动”等评价的实质。
  ……
展开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 研究意义与现状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革命实践
一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困境
二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三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第二节 理论渊源: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 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 斯大林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 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一 天人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 知行观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三 德治教化思想与意识形态教育
四 大同思想与社会理想

第二章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毛泽东早年意识形态理论
一 观念造成文明:唯心主义的立场
二 思想批判与社会进步:走向唯物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第二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一 革命斗争与阶级意识
二 意识形态批判与党的思想建设
三 新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
二 对旧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
四 阶级斗争的扩大化
第四节 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理论
一 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领域转向
二 “文化大革命”发动中意识形态理论
三 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理论的集中表达

第三章 意识形态本质理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
二 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三 毛泽东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和理解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本质
一 政治、经济是意识形态的来源
二 意识形态能动地反映政治、经济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作用
一 意识形态的总体作用: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二 意识形态的具体作用:团结、教育党和人民的武器
三 意识形态的特殊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作用

第四章 意识形态斗争理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
一 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
二 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
……
第五章 意识形态发展理论
第六章 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第七章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评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