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典籍须爱护,“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为颜之推所推重。他特举当时济阳江禄借别人书籍从无损坏为例加以说明。
“勤学”为颜之推《家训》中反复训导的主题之一。他举出一系列古人、今人勤学而成大器的例子以为倡。
儿子与后母的关系,在家庭中很难处理。他举汉代著名孝子薛包的故事,又举自己亲戚中的例子,说明后母亦会为儿子的诚意所感动。
第二,用反面的事例,说明某事不可行,行必产生严重后果,让后世引以为戒。
为说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可逾度,过分的爱必成其害。颜之推举北齐琅邪王的例子,认为太后对其爱护过分,增长了他的骄横,至矫诏斩宰相,终罹灾祸。又举春秋时共叔也因母爱过分而遭杀,汉代刘邦爱赵王如意,如意被杀等古今事例,不仅说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过度,而且要“均”的道理。他称这些例子“可为灵龟明鉴也”,让后世做借鉴的用意是很明显的。
为说明“巧伪不如拙诚”、名实应相符的道理,颜之推以《左传》中伯石辞让卿位及王莽篡汉假意推辞的故事,说明任何自以为“巧密”之计,终将为后人看穿,并将遗臭万年,此类事,“可为骨寒毛竖也”。
颜之推鄙视那些“贾诚(忠)以求位,鬻言以干禄”的人,认为他们与国与事“或无丝毫之益”。这些人中,他列举了历史上的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等人。他要表明的态度是“论政得失,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他倒并非一律排斥臣下对君主进行谏诤,他要求谏诤时,一定要考虑谏诤的内容是否合乎自己的地位,以及君王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否则,是危险的。这是颜之推为官的经验之谈。
颜之推所举的反面例子,今天看来,倒并不都是负面的。如他为了证明自身家族写文章一贯是“典正”的,从不作“轻薄”之语,在《文章》一篇中,将东汉至南北朝玄学之士的为人、为文,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贬抑;又将从屈原、宋玉以下的数十人乃至汉武帝及曹氏三代(曹操、曹丕、曹叡)、宋武帝都进行了负面评价,也都有失公允。
第三,为将道理讲得更透彻,同时举出正、反两面的例子,让后人从中选择,而且留下深刻印象。
为强调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家训》举了正、反两例来说明。正面例子是梁元帝大司马王僧辩,时已40岁,为统兵大将军,但稍有过失,其母魏太夫人还要“捶挞之,故成其勋业”。反面例子是一位学士,自小受父亲宠爱,只表扬不批评,以是“暴慢日滋”,最终被一将军“抽肠衅鼓”。
在《治家》一篇中,《家训》同时举两组例子:一组治家过于“严刻”或过于“宽仁”,均不足为法;另一组则是家素清贫,即宽厚待人。显然宽厚待人的裴子野是颜之推树立的榜样。
《勉学》篇中同样有两两对立的例子。帝王中,梁元帝是好学的典范北齐孝宣帝虽孝顺其母,但临死诏文却说“恨不见太后山陵之事”,等于是“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是“无学所为”造成的。颜之推又表彰了北朝崔浩、张伟、刘芳、邢子才四儒,认为他们“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与之相反的是一批“只读义疏”的士大夫,他们只能称“田间闲人”。两两对比,颜之推要后世学习的对象一看便知。
第四,《颜氏家训》是一部严肃的教育书,所讲的道理是严肃的,所引用的故事或事例大多是严肃的;但全书中,颜氏也选择了某些“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让读者能轻松一下,增添了该书的可读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