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类个体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719661
  • 作      者:
    王继辉著
  • 出 版 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继辉,男,湖南衡阳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个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在很早以前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强调:“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同志经常说: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哲学研究论丛·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类个体问题研究》一书就是基于这种需要而面世的。《哲学研究论丛·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类个体问题研究》主要阐述了:个体问题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本质;个体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论原则;个体问题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个体主体性:自觉能动性,个体意识,个体客观性:受制约性、合规律性、重复性,个体存在,个体与个体的成功交往,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体与整体的有效平衡,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发展,个体教育,个体文化,个体道德,个体民主、自由与权利,个体需要,个体利益,个体价值,个体作用);中西方传统个体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统个体思想,西方传统个体思想);现代西方个体思想等内容。提出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哲学研究论丛·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类个体问题研究》对做好人的管理、服务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启发人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就事业有直接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瑞士著名现代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运用结构主义和系统论的方法考察了个体的认识结构发生。他认为,个体认识起因于原始性的本能活动,认识发生过程就是在这种活动基础上主客体双重建构过程。认识既不产生于纯主体,更不产生于纯客体,而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双重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螺旋式地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一是主体对客体建构,客体刺激不断内化于主体结构之中;二是主体对自身内部结构进行不断重建、反省。认识发生过程就是主体这种内部自身建构与对客体建构的不断发展的统一。双重建构实现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婴儿通过遗传获得原始的认识结构、格局(又叫图式),它使认识成为可能,但它本身不是认识。原始认识结构的第一机制是同化。即主体运用原始的运演结构,把外来的新的刺激纳入原有框架之中。如果成功,原有认识图式就得到巩固和加强,认识结构即获平衡,但同化不能使原有结构发生改变和创新。原始认识结构的第二机制是顺应,如果同化失败,新的刺激不能进入原有的认识图式,这就需要主体解除原有的“自我中心化”,进行自我调节,改组旧的认识图式,创造新的认识结构,从而同化新的刺激,把新的刺激纳入自我的新的结构之中,使认识图式在新的形式上达到平衡。这就是说,主体认识结构通过同化(内化)和顺应(外化)吸收新的刺激不断实现一次又一次具体的、历史的平衡,使主体认识结构不断充实、丰富、发展。[5]
  应当肯定,无论是科尔伯格对个体道德规范意识发生的考察还是皮亚杰对个体认识发生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唯物辩证的倾向。一方面他们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一个基本精神,从宏观进入微观,从思辨进入实证,从抽象到具体;另一方面,他们肯定了人的认识(包括道德意识)既取决于先验的遗传结构,又来源于后天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否定了天赋理念论的存在。这无疑是既唯物又辩证的。但从总体上说,他们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科尔伯格的道德规范发生理论忽视了社会中不同阶级、集团、群体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对人的道德选择的作用,而用抽象的正义原则作为人道德选择的依据,这无疑是错误的。虽然皮亚杰在探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认为社会因素是影响个体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对认识的特点、方式和全过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他对社会因素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他不懂得社会的实践性,他无法理解人的实践对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皮亚杰的个体发生理论片面集中于认知整合结构的逻辑活动,而忽视了对非逻辑成分和活动的分析,忽略了对整个评价整合逻辑结构发生的思考,而后者是显然极有别于前者的。当然,这一切我们也无法苛求于前人,重要的是从他们失误的地方重新获得启发与思考。任何科学的发展无疑就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更深一些罢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是重视个体问题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马巴哈提纲》中提出了要从主体方面理解认识发生的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从科学出发探究人类思维方式的嬗变,从人类活动中考察人的智力的发生、发展,并且要从人类认识形成、发展与个体认识发生相统一的角度考察;列宁认为,必须学好各门科学的历史,其中包括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历史、心理学、感觉器官的生理学等等,才能有效探讨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可以说,个体发生对马克思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薪奇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只有从西方心理学家、哲学家那里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的本质的同时也就把人的起源、个体发生等问题包含在自身的研究范围之内。恩格斯就着重强调了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过程中的作用,得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伟大结论。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处的时代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他们关于个体问题的思考大多停留于宏观抽象的结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没有进入微观实证的领域。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强调人的整体实践性和社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体问题的探索,致使个体问题依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哲学理论界几乎没有注意过个体问题,以前一直把西方心理学家、哲学家的著作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的毒草。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一些像皮亚杰、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马斯洛等西方心理学家、哲学家的研究著作被介绍过来。但由于原来理论基础的薄弱,一直没有建立起中国的个体理论。
  ……
展开
目录
序上
序二
序三
自序
前言

第一篇 个体问题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本质
第一章 个体问题思考:主体哲学研究的深化
第二章 个体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能忽视
第三章 个体问题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个体理论的本质

第二篇 个体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论原则
第五章 个体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六章 个体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篇 个体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 个体主体性:自觉能动性
第八章 个体意识
第九章 个体客观性:受制约性、合规律性、重复性
第十章 个体实践
第十一章 个体与个体的成功交往
第十二章 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十三章 个体与整体的有效平衡
第十四章 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十五章 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第十六章 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发展
第十七章 个体教育
第十八章 个体文化
第十九章 个体道德
第二十章 个体民主、自由与人权
第二十一章 个体需要
第二十二章 个体利益
第二十三章 个体价值
第二十四章 个体作用

第四篇 中西方传统个体思想
第二十五章 中国传统个体思想
第二十六章 西方传统个体思想

第五篇 现代西方个体思想
第二十七章 现代西方个体思想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