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丛书·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英文版较早出版(1997年),所讨论的文学和电影历年来也广受关注,有不少相关论述,但作者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理论感觉基础上,将之放在“中国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述之以极具思辨性和穿透力的语言,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对相关的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丛书·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通过对改革十年(主要是80年代)中“文化热”及代表性文学、电影等的批判性解读,试图在社会语境和形式符号的时空秩序里追溯“中国现代主义”的生成与流变,从思想文化角度对“新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历史观照。作者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理论感觉基础上,将新时期的文学和电影包括放在“中国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述之以极具思辨性和穿透力的语言,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对相关的研究不无启发意义。其中对于知识精英群体在文化思潮中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应对的关注,使《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丛书·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所讨论的80年代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精神史的味道,这也是副题命意所在。
前言
访谈:从“现代主义”到“文化政治”(中文版代序)
导论
第一卷 新时期文学和文化的创新
第一部分 文化话语
第一章 “文化热”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文化讨论中的几个母题
第二部分 文学话语
第三章 新时期文学:历史书写与意识形态
第四章 “现代派”的介入
第五章 “先锋派”的介入
第六章 自我意识的童话:格非与元小说的几个母题
第二卷 与历史相遇的视觉政治——解读“第五代”
导论
第三部分 现代电影话语
第七章 “代际”政治:什么是“第五代”?
第八章 现代电影语言的形成
第四部分 社会风景的寓言
第九章 “第五代”的分化
第十章 陈凯歌《孩子王》的批判解读
第十一章 张艺谋《红高粱》中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五部分 新电影的政治
第十二章 作为艺术家的电影导演:现代主义主体性的起源
第十三章 民族电影?
第十四章 电影领域里的诸种立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