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索罗斯看做空生死劫
针对一些海外机构集体做空中国,导致A股大跌的言论,笔者认为有必要商榷。做空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一种必然现象,“做空阴谋”观点是对国际资本市场及做空机制缺乏了解。
看准基本面问题
通过分析国际投资人索罗斯的几个经典做空案例,可以看到,做空能否成功其实最主要在于两大因素,即能否对基本面正确把握以及能够选择合适时机顺势而为。
提及索罗斯,这可是家喻户晓的对冲基金投资老手。其主导的几个成功做空案例不仅让他声名大噪、收获满满,更使得早前从未受到过挑战的好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败下阵来。
1992年狙击英镑是索罗斯的成名之战。当时英国刚刚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不久,但在索罗斯看来,这是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因为欧洲汇率体系要求西欧各国的货币相互钉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过既定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而当时德国经济在东西德合并后表现强劲、通胀较高,德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以紧缩为主。而相应地,英国经济并不景气,更加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
正是捕捉到了德英两国经济基本面上的差距与政策的难以协调,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开始不断地做空英镑,导致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不断逼近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最终,英格兰央行于1992年9月15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即在著名的“黑色星期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这场与英格兰银行的对抗以索罗斯大获全胜告终,英国央行损失了约330亿英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同样是索罗斯的“经典之作”。以索罗斯为首的投机者做空泰铢成功,并以此为起点,将整个东南亚国家带入了危机。这使得当时对索罗斯的声讨一浪盖过一浪,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甚至当面责骂索罗斯,称其在东南亚的投机行为,使得东南亚国家经济倒退20年,等于抢穷人的钱给了富人,不啻为一种犯罪。但索罗斯反驳马哈蒂尔时也振振有词:如果不是我,照样会有人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如果抛开情感因素,理性地分析东南亚经济,不难发现,早在1994年,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便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发文否定了“亚洲经济奇迹”的说法。他认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增加资本投入的结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微乎其微。而只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才可以带来长期的繁荣,而非资本投入。笔者在1996年去过曼谷,当时房价股价节节攀升,一片歌舞升平,但贸易逆差大幅扩大,政府还在搞资本管制开发。这说明索罗斯之所以大胆狙击,并非无本之木,正是看中了泰国在基本面上的缺陷,才能获得成功。
当然索罗斯也并非常胜将军,1998年狙击港币时,就曾因低估了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心及对香港地区的支持力度而一度失手。而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元区,索罗斯也曾高调看空及做空欧元,但他轻视了欧洲领导人捍卫欧元的政治决心与作出的不懈努力,做空欧元同样无功而返。
可见,索罗斯的做空成功经验并非建立在“阴谋”之上,而是出于基本面和预期很大差异的判断,以及时点把握的准确。因此,回归开篇话题,如果说外资“做空中国”就能导致A股大跌,而非基本面因素,实则是本末倒置。
……
展开
★从我过去多年在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经历看,沈博士的研究是接地气的,有相当深度的政策借鉴意义。沈博士这些年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值得欣喜,也感后生可畏。希望大家在此书中,能够获得一些启发和共鸣。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申银万国证券董事长 李剑阁
★建光做学问严谨、踏实,又有难得的海外央行、国际组织的工作经历,在我看来,这对于全面把握与理解中国经济大有裨益。这几年沈建光回到香港,在投行的研究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从早前的中金公司研究部,到瑞穗证券亚洲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的观点一直可圈可点。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谢平
★沈建光博士是一位国际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他懂得如何与公众对话。他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夺市场眼球,而是以他扎实的经济学素养,为剧烈转型的中国经济做一个诚实的向导。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 张力奋
★沈建光博士是我们中国新供给研究50人成员。多年来,他一直在扎实地做中国经济研究,他丰富的海外背景和经验也有助从客观角度,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提出深刻的建议。《什么决定中国未来?》是建光近年思考的精华,财税改革作为中国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在本书中也有较多的探讨,非常值得一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