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4772
  • 作      者:
    王琛伟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琛付,男,197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中共党员。2009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任科研处副处长职务,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写作的目的,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立场、观点、方法,吸收、借鉴相关西方经济理论,试图解决当前中央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阻碍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影响到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些严重问题,从理论上寻找到理顺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均衡点,在实践中提供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措施。
  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因素十分繁杂,《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删繁就简,在分析之前首先设定三个假设条件:一是由于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的存在,我们党也是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因此我们假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理性的、具有自身利益的个体;二是政府只能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行为;三是按照要素禀赋的不同,把城市分为东部城市、西部城市两类,在要素禀赋相近的地区间存在竞争关系,要素禀赋不同的地区间存在互补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阶段,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基本内容是:(1)将国家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以及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2)按地方留成收入确定支出基数;(3)把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加在一起,同地方支出基数挂钩,确定分成比例,实行总额分成。尽管在这一阶段的开始已经提出了分税制的基本思路,但是由于划分税种的困难和多年来遗留下来的矛盾,所以,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的体制,分税制未能付诸实施。
  第三阶段,1988-1992年,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财政包干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1)“收入递增包干”的办法。实行这种办法的有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沈阳市、哈尔滨市、江苏省、宁波市、河南省和重庆市等10个地区。(2)“总额分成”办法。实行这种办法的有天津市、山西省和安徽省等3个地区。(3)“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办法。实行这种办法的有大连市、青岛市和武汉市。(4)“上解额递增包干”办法。实行这种办法的有上海市、山东省和黑龙江省。(5)“定额补助”办法。实行这种办法的有吉林省、江西省、福建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和四川省划出武汉市和重庆市后,由上解省变为补贴省,其支大于收的差额,分别由武汉市和重庆市从其收人中上缴省一部分,也作为中央对地方的补助。
  这个时期的改革使地方财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首先,地方获得了财政自主权。在改革之前,中央虽然也曾多次向地方财政下放权力,但都是以“条条”掌握财力支配权为前提的。因而,向地方下放财权,不过是财政系统内部的逐渐放权,其他各经济主管部门仍然保持着对地方财力使用的直接支配权,地方财政仍没有实质性的自主权。而“放权让利”的改革第一次跳出了以“条条”为主支配财力的框架,走上了以“块块”为主支配财力的轨道。“分灶吃饭”财政体制规定,下放财权之后,中央各经济主管部门对于已经明确划归地方自行安排的各项事业,不再归口安排支出,也不再向地方分配支出指标,地方财力的分配和使用完全与中央各经济主管部门脱钩。由此,地方财政就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地方财力增长迅速。“分灶吃饭”刺激了地方发展经济、扩大财源的积极性,地方收入迅速增长。以广东省为例,1990年的财政与1978年、1980年和1985年的财政相比,增长的速度分别为232%、262.9%和100.2%:而这期间财政支出方面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分别为457.5%、504%和147.6%。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80年、1985年和1990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为4.1亿元、13.4亿元和33亿元,增长幅度之大也是惊人的,平均每五年增长两倍,而在1980年之前,该自治区的年财政收入的最高年份也仅有9亿元。地方财政的迅速增长,使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地方政府日益明显地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宰。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研究的着眼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高度集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949-1979年)
第二节 放权让利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979-1992年)
第三节 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相结合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初步形成(1993年至今)
第四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的现状

第二章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存在问题的概述
第二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界限混淆不清
第三节 中央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整治亟待加强
第四节 致力于解决中央地方关系问题的思考路径

第三章 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章 地方政府间相互关系以及单个政府利益主体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我国东西部城市的划分
第二节 地方政府间两种类型关系
第三节 政府利益函数和约束条件
第四节 单个政府主体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 相互关联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均衡
第一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效用函数的区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相近城市在竞争中达于帕累托最优的分析
第三节 要素禀赋互补地区共同达于帕累托最优的分析
第四节 达于帕累托最优的中央与地方间利益均衡略论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利益均衡分析方法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两个因素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国际借鉴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间职责边界的确定
第四节 地方保护主义的消解
第五节 改进计划单列体制逐步减少政府行政层级
第六节 创造有利于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相关条件

附表 各地区运输线长度(2001-2007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