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1672
  • 作      者:
    范立舟,於剑山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范立舟,男,1962年12月生,浙江省衢州市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原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1997)、历史学博十后(西北大学,1999)。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两部,合著4部。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CS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衢州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於剑山,男,1978年12月生,安徽省天长市人,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2007)。现任江苏省淮安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公务员,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研究。拥有文博系列中级职称,入选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论文曾获2011年度江苏省文化理论创新工程三等奖、省文物局文博优秀论文三等奖,江苏省文物局2013年度文博优秀论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甬上四先生”是南宋时期四位明州(后改为庆元府,今浙江省宁波市)学者的合称,他们是陆九渊最重要的弟子,也是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明州地处四明山麓,甬江在境内流过,故而又被称作四明,简称“甬”,四先生分别是舒璘、沈焕、杨简和袁燮,又被称为“四明四先生”、“明州四先生”。四位学者既是同乡又是同门,在南宋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陆九渊的学术思想主要靠四先生加以阐发。但后世程朱理学逐渐上升为官方哲学,陆学则相对衰落,后人已很难认识其思想的全貌了。也正因如此,今人对四先生的研究也并不充分,这与他们的学术地位是不相称的。“甬上四先生”的研究,既可以加深对这四位学者的认识,也有助于对南宋陆九渊心学学派的全面认识,而不是将其仅仅理解为陆九渊本人的学说。现有的研究常常只对他们进行个别探讨,对四先生的思想和活动之间的互动鲜有提及。《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从一个整体来考察四先生的思想。做整体性分析。阐述甬上四先生的思想特征以及在陆九渊心学中的位置。填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
展开
精彩书摘
  袁燮是家中次子,十分早慧,“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五六岁时读书数遍便可成诵。到了十五六岁时,他读到《后汉书·党锢传》,拊卷叹息,便立志以名节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目标。
  孝宗乾道二年(1166),袁燮年23岁。入太学,“陆九龄为学录,同里沈焕、杨简、舒璘亦皆在学,以道义相切磨”,对于师长之辈的陆九龄,袁燮是非常尊重的,“望其德容啐盎,肃然起敬,亟亲炙之。而同里之贤如沈公焕、杨公简、舒公磷亦皆聚于学,朝夕以道义相切磨,器业日益充大。平居庄敬自持,为同舍所严惮”。就在这一时期,袁燮开始对道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地培养出强烈的信仰。他后来曾讲起过沈焕对自己的思想影响,“始予与君还往时,方务记览,耻一不知,日夜劳苦,君为予言:‘吾儒之学,在植根本,无妄敝其精神。’予恍然异之。听君议论,宏大平直,坦乎如九轨通衢,而反视予所习者,萦纡缭绕,直荒蹊曲径而已。乃尽弃其旧业,精思一意,求所为根本者,君又为予引之诸师友间,以恢广其所未至。君之成就友朋,而大有功于吾道者若此。”《宋史·袁燮传》所讲的“后见九龄之弟九渊发明本心之指,乃师事焉”也发生在袁燮太学求学时期。淳熙八年(1181),袁燮38岁时才中进士,授江阴县尉。淳熙年间是南宋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宋孝宗经过前期力图恢复的失败,加之高宗的掣肘,已经没有了乾道年间的那种雄心和锐气,治国求稳。因此,当袁燮即将对策之时,便有人指点他在对策中应该说什么“大体已正,当坚忍以俟其成”。袁燮对此不屑一顾,仍然按照自己的意见书写政见,“公不谓然,直以意对,具言大体未正,与所当更张者,以是仅得丙科。而言坚忍者,竟为举首。公以合选当得教官,丞相史忠定公(浩)勉以姑为一尉,遂注江阴”。同一年,史浩以薛叔似等十五人荐,袁燮也在其中,史浩在荐章里称道袁燮“江阴军江阴县尉袁燮,学问醇明,性资端厚,守正而无矫激,久在庠序,士子推服”。有旨加以考察,但袁燮却认为自己刚刚人仕,放弃了这一机会。在江阴期间,袁燮表现出与一般读书人所不同的政治与军事组织才能,他补足当地弓兵数目,亲自加以训练,设立保伍法,维护地方治安。淳熙十四年(1187),浙西发生饥荒,常平使罗点任命袁燮管理江阴救灾事宜。“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以此为荒政首”。事毕,罗点荐于朝,有旨升擢,又循两资入都。接着,袁燮拒绝了丞相周必大让他稍等一段时间,以等待进入班列的机会,并以养亲为由,为沿海制置使属官。又“连遭内外艰,未及用”。
  绍熙五年(1194),袁燮51岁,宁宗嗣位,以太学正召。不久就有所谓“庆元党禁”。理学的兴起,直接关系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权力再分配,拥护理学者将其推崇为圣贤之学,反对者称其矫揉造作,沽名钓誉,纯属“伪学”。士林中主理学与反理学两种势力在宁宗时的争斗已臻于白热化的程度,韩侂胄利用取得的政治权力为消除理学在朝野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积极支持自己的亲信及对理学不满的臣僚对理学家大加政治报复,酿成两宋历史上第二次政治文化大清剿。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甬上四先生”的生平和思想轨迹
第一节 舒磷的生平和思想轨迹
第二节 沈焕的生平和思想轨迹
第三节 杨简的生平和思想轨迹
第四节 袁燮的生平和思想轨迹

第二章 “甬上四先生”的思想成就及其特色
第一节 作为“甬上四先生”思想基础的象山心学
第二节 “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的继承和张大
第三节 “甬上四先生”的存养工夫论
第四节 批判与吸收
第五节 思想异同和互动

第三章 “甬上四先生”与学者间的互动
第一节 甬上四先生与同门之间的交往
第二节 舒磷的交游
第三节 沈焕的交游
第四节 杨简的交游
第五节 袁燮的交游

第四章 “甬上四先生”的理想和实践
第一节 政治理想和实践
第二节 经世致用的思想
第三节 教育理论和贡献
结束语
主要征引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