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说”、“基因说”都不能完全解释“神经病”是如何发生的。
人们更深入一步,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压抑”。正是因为一些人“内 心压抑”,才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奇言怪行。
但是,什么叫“压抑”?“压抑”一词更多强调的是一个人主观 心理上的压制、抑制。“压抑”作为一个动词时,它应该补充上的宾 语是“需求、欲望”。因为压抑住了内心的某种需求、欲望,使人得 不到满足,所以人就心理失衡,变得怪异了。那些认为“压抑”是问 题所在根源的人一般都是这样想的。
“随心所欲”是很多人都想实现的愿望。青年时,想要一辆快速 的山地车;成年时,就想要一辆时尚的跑车。人的欲望总是在往更高 的方向变化。能一直实现“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目标的人是非常少的。 即使在物质上能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在情感上也往往达不到。即使你
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要钱有钱,也不一定就能得到爱慕之人的欢心。
欲望总是比你实际上拥有的东西要多。
除了正当的需求、欲望外,人还会有一些不被社会认可的需求。 人都向往更美好的东西,更年轻好看的伴侣、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 大的控制权力都是人们希望得到的。但违反社会规则去满足这些欲望, 就会受到谴责、制裁。
受限于能力、社会规则,人的欲望都会受到压制。一个理性的人, 也必然是一个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人。世上不存在任何欲望都能得到 满足的人。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自己的欲望。
每个人都会压抑欲望,但压抑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的结果不同。 如果认为那些“神经病”就是因为“过于压抑”才会有奇言怪行的,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过于压抑”呢?
在同样的公司、做着同样的工作、受到同样规则的束缚,有的人会 觉得浑身不舒服,有的人却能应付自如;同样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 他乡,有的人会感到孤单寂寞,但有的人则觉得新鲜无比;同样是生活 在不健全的家庭里,有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少言,有的孩子仍外向开朗。
同样的外在条件、束缚条件,有的人“压抑”,也有的人“不压抑”。 所以,还要从个人身上找原因。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失业,有的人会觉 得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一个令人崩溃的事,他会陷入长久的抑郁
中。但有的人只是失落一两个星期而已。一个人是否觉得压抑,还得
由他自己说了算。
即使是别人的一两句批评,如果当事人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可 能就会因为这个批评而变得歇斯底里。对于“看得开”的人来说,即使突然 之间一无所有,他仍然能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分析到这里,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人是否压抑就在于他本身是个 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是个“看得开”的人,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仍 然会保持 “正常”;如果他是个“脆弱”的人,哪怕遇到很小的事情, 也可能因压抑而怪异。
可问题在于:他怎么就会这样?为什么有的人“看得开”,有的 人“脆弱”?平日里,大家会说“他就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主要是 指某人的性格、行事风格的一致性,并且强调这种风格根植于这个人 本身他骨子里就那样。
那么,问题可以简述为:因为某人的性格、行为方式是脆弱的, 所以他就是脆弱的,就容易压抑自己。那么,为什么他的性格、行为 方式就是脆弱的了?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他天生就那副德性”。
这就又回到“天生”的“基因说”上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 格倾向,有的人倾向于外向,有的人倾向于内向。但经验告诉我们, 一些一直很外向活泼的人,可能突然就会觉得自己活着很痛苦,甚至 有自杀行为;一些“问三声才吭一声”的人,也没有“神经病”,并 且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一辈子顺风顺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