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4734
  • 作      者:
    王必达[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甘肃庄浪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教学领域及研究兴趣包括区域经济学、发联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等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应用研究的思路,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回顾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理论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观察与计量分析,揭示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总体思路和路径,并在对我国部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进程综合评价、转型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研究思路
  本书按照理论研究斗实证分析斗应用研究的思路,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回顾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观察与计量分析,以揭示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对转型经济理论总结回顾,提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含义,.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总体思路、框架安排和路径。按照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涵,构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部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在系统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本书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问题时,通过实证分析可对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做出客观评价。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可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
  变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判断,据此橾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对策建议。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在研究中坚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而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具体化和深化,可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在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经济转型进程时,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相关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转型进程。在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困境时,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创新转型战略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和对策进行准确判断。
  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在研究时必须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其长期演化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趋势进行归纳、判断,以准确把握其变化趋势和方向。如在回顾经济转型理论演变、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特征、提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路径等问题时,应按照动态演化研究思路对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长期动态过程,是由若干个静态时点构成的,对某些代表性的静态时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无疑可补充动态分析的不足,从而深化动态分析的结论。所以,在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时,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对其当前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以准确把握其发展的现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经济转型理论的演变、创新与启示
第一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理论的提出与演变
一、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透视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理论的创新
一、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含义
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要依靠创新驱动
第三章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城市)的界定
二、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城市)基本概况
三、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第二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特定要素的约束效应显著
二、创新功能老化
三、经济老化
四、贫困化增长
五、发展危机
第三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形成机制
一、特定要素约束是经济衰退的初始外因
二、创新功能老化是经济衰退的根本内因
三、经济老化的形成机制
四、贫困化增长的形成机制
五、经济老化与贫困化增长导致发展危机
第四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三、突破内生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要求
第四章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创新驱动路径
第一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战略框架
一、总体思路
二、推进时序
三、战略框架
第二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目标模式创新
一、目标创新
二、模式创新
第三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发展要素创新
一、资源创新
二、资本创新
三、技术创新
第四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制度机制创新
一、制度创新
二、机制创新
第五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市场需求创新
一、市场创新
二、需求创新
第五章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能力测度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相关研究述评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四、评价指标的含义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综合评价准则
一、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二、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三、经济转型指数的编制
四、经济转型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能力评价
一、评价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评价结果
四、评价结论
第六章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目标模式创新的困境
一、目标协调的唯GDP增长问题
二、目标协调的短期要素约束
三、目标协调的复杂系统耦合困境
四、资源型产业自循环发展的锁定与约束效应
第二节  发展要素创新的困境
一、资源禀赋对创新的制约
二、资本稀缺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
三、技术基础薄弱的后发劣势
第三节  制度机制创新的困境
一、制度变迁滞后的显性约束
二、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变迁的排斥、漏损效应
三、创新机制的形成面临多部门协调的困境
第四节  市场需求创新的困境
一、制造业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本地市场的集聚能力不强
三、开拓区外市场的能力较弱
第七章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
第一节  创新目标模式的对策
一、创新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二、创新发展模式,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节  创新发展要素的对策
一、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促进资源资本化、技术化
二、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物质资本的形成
三、改革现行资源税,增强地方财政能力
四、消除知识贫困,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创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设立创新发展实验区,探索制度创新的新模式
三、建立和完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补偿机制
第四节  创新市场需求的对策
一、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释放当地居民的有效需求
二、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适度集聚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附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