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越“事前期待”被叫出名字我在东京市区的某个宾馆住宿时,曾经有过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
记得那天夜里,我突然感觉肚子很饿,想要点东西吃,便找出了客房服务部的电话号码。令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我一拨通服务台,电话那头就有一位服务员接听电话,并非常亲切地说:“您好,昌山先生。这里是客房服务部,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由于工作关系,在外面住宾馆时,需要什么服务,给客房服务部打电话,对我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像这样电话一拨通,接线员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的情况还是头一回。一方面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另一方面对于这家饭店能够将工作做到如此细致入微,感到非常佩服。
当然在接受这样的服务时,每个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有些人会跟我一样,觉得这家宾馆的服务非常周到,给人很亲切的感觉;但也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名字是自己的隐私,服务人员这样直呼自己的姓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还有些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服务人员的这一细微之处,毫无感觉。
但我相信,大部分顾客都不会对这样细致周到的服务产生反感。要知道,我在宾馆只住了一两天,他们却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如此细微,足以说明宾馆对顾客的重视。我想,如果大多数人拨通服务部电话后,能够听到对方亲切地叫出自己的名字,礼貌地问候自己需要什么服务的话,都会有一种回家般的温馨感觉。虽然这家宾馆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服务方面的认真细致程度,以及员工训练有素的每一个动作和微笑,都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前期待”与实际结果对于从事酒店、快餐店、银行证券交易所、医院、学校、运输、通信等服务行业的公司来说,在经营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只不过这种产品没有实际形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属性,其内在的品质和管理的优劣就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
首先,服务品质的好坏是“看”不见的。因此,很难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具体区分哪一种服务物有所值,哪一种服务不尽如人意。此外,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对于相同的服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服务质量的好与坏,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另外,每一位员工特别是管理层都应该明确认识到,服务是不能“库存”的。如果按照第一产业的生产营销理论来解释,就是说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如果一个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着不足之处,即使试图改善服务质量,也是于事无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服务这种商品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在企业意识到自身服务品质存在问题的同时,企业已经把这种服务提供给了自己的客户,而客户买到这种劣质服务后,就绝对不会再次光顾这家企业。可能有些人会想,我们可以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在成品出场之前仔细检验一下我们将要提供给客户的服务,避免由于服务的不到位而导致客户的流失。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但是要知道,服务不像生产一台机器那样,坏了可以修理,零件磨损了可以更换,服务是不能修理的,更没有替代品。
除此之外,由于服务主要是依靠人的力量来完成的,又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等等素质存在着客观差异,相应地,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会参差不齐。因此,在品质方面,服务业比生产制造业存在着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不容忽视而又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定义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呢?可以说,在实际当中,这样的理论和定义是非常少的。很多看似理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换句话说,能够真正对公司的经营者和干部的思想、理念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是非常少的。
在这为数不多的实际理论当中,我认为有一种说法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是美国行销科学学会(MarketingScienceInstitute)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的。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大家只想弄明白一件事:什么才是服务的品质。如果把最后得出的结论性观点归结成一句话。
那就是:“如果那样,不是也很好吗?”这是该学会以修理、金融、信用卡、证券四个行业为研究对象,抽取这四个行业中优秀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这些企业的客户。逐一进行面对面的调查之后,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