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经济政策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4975
  • 作      者:
    刘书瀚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书瀚,天津商业大学校长,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近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论著译著共2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王玉婧,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曾于2003年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有论文被SSCI期刊、El收录。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政策与实践》是一本写给外国人,尤其是给外国高校的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们看的书。目的是使外国人更容易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更容易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更容易看清中国经济的整体面貌。
  《当代中国经济政策与实践》力图通过严谨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客观讲述和真实再现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实践。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从论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入手,介绍了从公有制为主导的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第二章和第三章从产业和区域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战略及其布局;第四章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和备受关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阐述:第五章和第六章关注的是中国的利率与汇率改革以及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问题,对从僵化的利率与汇率到当今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过程作了全面介绍,使读者能看到中国货币政策与现代金融体系的演变与确立;第七章和第八章全面介绍中国的对外开放,涵盖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与“走出去”的历程等内容。第九章详细论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分田到户,农村土地改革,使得中国的广大农民得到了在以往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无法得到的土地,以往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终于不再需要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无偿交给地主等统治阶级,这也充分调动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但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此后发展工业提供了重要的积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考虑,中国政府在农村开始推行土地集体化,把土地改革中推行的土地由农民所有的制度转为土地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管理。1958-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又进一步把土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转变为人民公社所有制,农村的土地完全归人民公社所代表的集体所有,农民只是在集体的土地上共同生产,并能够分享他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种建立在传统平均主义思想上的土地改革,完全剥夺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在物质资料没有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就盲目推行按需分配,恰恰成为了一种“养懒汉”式的制度设计,这也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急剧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吃饭问题,抑或生存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
  正是出于解决生产效率的考虑,广大中国农民开始思考一个新的运营机制,这也促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伟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共同商讨,签署了一份不到一百字的简单的保证书,决定私下推行分田到户,把当时由集体所有的土地私下分配给各个农户,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利,还可以得到土地的收益权。分到土地的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当年就喜获丰收,当年生产的粮食达到以往四至五年的收成。这种看上去违背了当时的政府政策的举动却意外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1980年,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在公开场合明确肯定了小岗村的改革,这也使得始自小岗村农民的自发改革开始被政府所接受,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把始自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划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范围内。1983年,中共中央明确宣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在中国实践的新发展。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从制度上明确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权属划分。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中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而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合法性,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1991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作为中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场仅仅源于中国农民解决吃饭问题的一次尝试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大门,从农业领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到同样出于相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幕就此拉开,这也成为中国经济腾飞、重新矗立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
  叫醒中国这只拿破仑口中的“东方雄狮”的居然只是几个为吃饭犯愁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几个农民的无奈之举却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恰恰成为很多了解中国经济的外国友人眼中“蝴蝶效应”的真实写照。
  二、现代化的中国农业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石斧、石铲的发明,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氏族内部的分工协作,有了古代中国人的群居生活,从而促成了国家与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时期的牛耕、汉代的耧车、唐朝的曲辕犁,则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革新的标志。正是由于源自农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孕育了中华传统文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外国进口粮食的挤压,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处于极为衰弱的状态,正是得益于政府的分田到户的农业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中国的农业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恢复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自给。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步建立
二、产业经济的计划发展
三、统购统销、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改革中的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第三节 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的和谐国度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
二、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三、世界格局中的重要经济体

第二章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14亿人口的饭碗问题
一、由农民吃饭问题催生的中国改革
二、现代化的中国农业
三、中国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四、现代化新农村
第二节 制造业:世界工厂
一、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制造业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三节 服务业:产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完美体现
一、对服务业理念的转变
二、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城市化
三、服务业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区域经济从零起步
二、新起点:平衡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三、成效:扭转中国畸形的生产力布局
四、问题:以牺牲效益为代价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一、打破计划经济均衡僵局
二、追求效率的区域经济非均衡战略
三、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第三节 全面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协调统筹发展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展开
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经济联动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第一节 城乡差别、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中国城乡差别
二、向城市模式转变:农村、农民的变化
三、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与中国房地产市场
一、城市蚕食农村、土地多轨制供给
二、城市房地产市场:当今中国最热门的话题
三、城市化与房地产市场:互动发展的视角
第二节 城市化与中国人口发展问题
一、城市化与老年人口
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农民打工族
……
第五章 利率、汇率沿革与中国货币政策
第六章 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变革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与发展
第八章 国际直接投资:来自中国的实践
第九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