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资本形态的奥秘:基于收益成本或价值风险的视角:on the perspective of benefit cost or value risk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4523
  • 作      者:
    张汉飞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资本的外在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物质资本、无形资本都属资本范畴。世界银行所强调的21世纪新资本形态主体主要是人力、金融和制度资本,而制度资本又包括能促进经济高效发展的法治管理等因素。《新资本形态的奥秘:基于收益成本或价值风险的视角》基于收益成本抑或价值风险视角解析了新资本形态的奥秘,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前沿。资本形态有传统和现代之分,市场上缺少对现代新资本形态的集中系统论述。二是切入角度新颖。资本问题多有论述,但缺少从收益成本抑或价值风险之经济学根本视角系统论述的著作。三是实例丰富。《新资本形态的奥秘:基于收益成本或价值风险的视角》有利于读者理解现代新资本形态的财富创造及其风险成本原理。企业或个人如能灵活运用新形态资本的力量,则能更好地进行理财;国家如能善用新形态资本之手,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全方位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马克思对资本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所创立的资本理论在他的整个经济理论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贯穿于《资本论》全书。他不仅重点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来源,而且系统地阐述了资本的构成、形式和类别,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与货币、资本与利润、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形成了全面、科学、系统的资本理论体系。在资本性质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两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以下将围绕这两种屙性重点介绍。
  (一)资本社会属性的内涵
  资本社会属性的内涵,本质上讲,就是指资本归谁占有。它是资本所具有的一种“生产关系”意义上的特殊性,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资本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问题的集大成之作,他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详细地研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指出:资本的原始积累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一方面把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把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雇佣劳动者”。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深刻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过程,“资本家把资本转化为各种商品,把它们当作一个新产品的物质形成要素,或当作劳动的要素来发生作用时,他使活的劳动力和各种死的物质相结合时,他就把价值,把过去的、已经物化的、死的劳动转化为资本,为自行增值的价值”。②
  马克思认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货币,而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在历史上起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货币经过一定过程就转化为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就在于其不同的流通形式。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流通形式为:w—c—w,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为:G—w—G,货币首先转化为商品,然后商品再转化为货币,是为卖而买。而且,最后实现的货币是作为增值了的货币而存在的,即预付资本加上一个增加额。马克思把这个增加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由此可见,资本在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能成为真正的资本。
  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增值价值,创造剩余价值”①。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即工人在生产中耗费的“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②,但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是采取资本家收入的形式被消费掉,而是部分或全部采取了追加资本的形式进行积累,这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资本化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扩大了总资本的规模,从而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就是以这种新的追加资本的形式来增值自己的。资本的这种积累过程就是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再生产不断地被扩大。因此,剩余价值的生产处于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中,高度依赖于资本连续不断的运动,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换句话讲,资本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能够生产剩余价值,并且只有运动的资本才能够生产剩余价值。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并不是一种物品,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而成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③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并未说要消灭资本,而只是夺取资本。资本之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资本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内在的和基本的本质规律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进一步而言,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内容仍然是价值关系及其运动。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是由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资本采取以公有制形式为主,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已成为资本的所有者和支配者,不存在剥削关系。资本增值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扩大社会生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新资本形态的一般解析
第一节资本的性质
一、马克思对资本问题的论述
二、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问题的论述
第二节新资本形态的主体
一、人力资本
二、新金融资本
三、制度资本
第三节新资本形态的考量基础
一、价值衡量的现值原理
二、没有免费的午餐
三、决策的基本激励规则

第二章人力资本收益成本考量
第一节人力资本收益成本考量的学科基础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及前提
二、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第二节人力资本收益成本的确认计量
一、人力资源活动收益成本分析概览
二、人力资本收益成本的确认
三、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
四、人力资本成本价值的计量框架
第三节人力资本收益成本专项分析
一、基于收益成本理念对招聘录用的分析
二、基于成本效用理念对培训问题的分析
三、基于成本效用理念对缺勤问题的分析
四、基于成本效用理念对离职问题的分析
第四节人力资本收益成本核算的制度设计
一、核算内容和方法
二、奠定完善原始资料、科学设置账户科目
三、人力资本会计账务处理与实际核算
四、会计核算报告
五、对人力资源的考核与评价
六、会计核算模型和会计分录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金融资本价值风险理论考量
第一节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
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套利定价理论(APT)
一、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套利定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套利定价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布莱克一肖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
一、布莱克一肖尔斯期权定价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布莱克一肖尔斯期权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布莱克一肖尔斯期权定价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其他资产定价相关理论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
二、资本结构构造(MM理论)
三、金融风险管理(VaR理论)
四、行为金融学理论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两性资本:可转债的价值风险考量
第一节可转债的价值分析
一、Brigham的可转债图解模型
二、布莱克一肖尔斯(Black—Scholes)模型的应用
三、用二叉树方法计算
第二节可转债的风险分析
一、可转债的风险构成
二、可转债风险的比较研究
三、可转债价格风险的计量
四、可转债的风险防范对策
第三节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思路分析
一、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状况
二、可转债市场的发展障碍
三、发展可转债市场的必要性
四、可转债市场发展思路设计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含权资本:权证的价值风险考量
第一节权证的简单介绍
一、对权证的认知
二、权证的分类
三、权证发展历史
四、对海外市场权证发展情况的考察
第二节权证产品在我国推出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发展日趋完善
二、证券市场主体日益成熟
三、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监管水平日益提高
四、交易场所、技术条件为权证交易提供保障
五、国外的成熟经验、国内早期的试点和部分券商的探索
第三节权证对投资者和发行者的价值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顽疾及对投资者的负面影响
二、权证推出使投资者有了新的避险工具和投资工具
三、中国的发行市场困境
四、权证发行对上市公司的意义
五、权证有助于缓解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困境
六、权证发行对证券公司经营的意义
第四节推出权证带来的证券市场功能结构完善的价值
一、权证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微观意义
二、完善市场结构和功能,化解金融风险
三、促进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四、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
五、权证产品对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意义
六、权证产品的推出是贯彻落实“国九条”的具体行动
七、适应对外开放需要,与国际市场稳妥接轨
第五节发展权证的风险揭示与防范
一、权证风险的一般揭示
二、增发权证方案参与主体的风险揭示及防范
三、权证风险的分环节揭示与防范
四、权证推出对监管部门提出的挑战
五、权证产品推出对交易所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节小结
……
第六章映射资本:互换的价值风险考量
第七章制度资本:公司治理的成本效度考量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