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配正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2355
  • 作      者:
    向玉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向玉乔,男,1967年出生,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200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人选;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2年获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留学英国威尔士大学,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西方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外国哲学;著有专著《生态经济伦理研究》、《西方元伦理学》、《人生价值的道德诉求——美国伦理思潮的流变》、《经济·生态·道德——中国经济生态化道路的伦理分析》和合著《西方伦理学流派概论》;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2008年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主体;由于个人是从个人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社会是从社会集体的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张力;要化解这种张力,个人和社会集体必须同时张扬其分配正义德性;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分配正义德性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支配下才能并举;人类一直有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理解和追求需要正确分配正义理论的引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分配正义》:
  并培育公民的德性”①;另一方面,它也应该用“公正”的尺度和标准来实现社会主要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基本结构的自我优化等。②当今中国还不是一个分配正义得到充分实现的理想社会,个人缺乏合理分配正义观念和分配正义感的问题相当严重,支配社会资源或社会价值分配的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也还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因此,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任务都还相当繁重。也正因为如此,建构适合于当今中国需要和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当代中国人不得不肩负的一项紧迫使命。
  第五;当今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的建构应该以改善民生作为研究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
  分配正义在一个社会的实现和拓展最终会带来该社会民生状况的改善。所谓民生,就是一个社会的成员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它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状况和水平。个人对分配正义的特殊诉求与社会对分配正义的普遍诉求能够达到吻合和协调的关键就在于它们都以改善民生为旨归。拥有合理分配正义观念和分配正义感的个人希望分配正义的实现能够同时改善其自身和其他社会成员的生活或生存状况,追求分配正义的社会则致力于通过合理的社会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社会成员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得到普遍改善。
  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分配正义的实现都是以社会成员、社会公民或个人的生活或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的事实或现实为表现形式的;或者说,分配正义得到实现的现实性是通过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的事实来表现的。正因为如此,当今中国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都把“改善民生”当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加以重视。
  ……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分配正义理论的选择
第一节 世界分配正义理论发展史概览
第二节 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当今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的建构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分配正义问题之谜
第一节 分配正义问题的两个维度
第二节 分配正义问题的现实维度
第三节 分配正义问题的理论维度
第四节 人类遭遇分配正义问题的原因
第五节 分配正义问题的复杂性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分配正义的四种区分
第一节 狭义的分配正义与广义的分配正义
第二节 强者分配正义与弱者分配正义
第三节 个人分配正义与社会分配正义
第四节 形式分配正义与实质分配正义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
第一节 分配正义观念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支配作用
第二节 分配正义德性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
第三节 分配正义原则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引导作用
第四节 分配正义思想对自然资源分配的伦理协调作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分配正义诉求的主体
第一节 个人的特殊性分配正义诉求
第二节 社会的普遍性分配正义诉求
第三节 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分配正义原则的存在价值
第一节 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谈起
第二节 当代西方哲学家倡导的分配正义原则
第三节 历史唯物论视阈中的分配正义原则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个人的公正美德
第一节 个人公正美德的利己性与利他性
第二节 个人公正美德中的“知德”“情德”“意德”和“行德”
第三节 个人公正美德向社会制度的延伸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强大功能
第二节 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原则依据
第三节 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人类分配正义观念向自然环境的延伸
第一节 自然界:作为一个资源宝库
第二节 环境危机:一种公地悲剧
第三节 自然资源消耗量的人际差异
第四节 代内环境正义与代际环境正义
第五节 环境正义的实现途径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分配正义社会的建构
第一节 人类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
第二节 分配正义社会中的自由
第三节 分配正义社会中的平等
第四节 分配正义社会中的民主
第五节 分配正义社会中的物质财富分配
第六节 分配正义社会中的福利国家建设
第七节 分配正义社会的民生状况
第八节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