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用行为经济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404107
  • 作      者:
    徐辉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辉,195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高级经济师。中国银行马鞍山分行督导。多年从事银行基层管理和金融业务研究工作,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过大量文学作品和金融研究论文,编著有《商业银行服务管理概论》《现代货币效用论》等著作,曾荣获“安徽省工会系统劳动模范”、马鞍山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工作研究征文一、二、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笃学文库:信用行为经济学导论》的结构安排如下:导言,主要介绍《笃学文库:信用行为经济学导论》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概要;第一章,概述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些典型的非理性现象,并作简单的相关分析;第二章,讨论行为主体——人,围绕主体人的概念展开讨论,主要介绍经济活动中人性本质并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说提出修正,引出“理性行为人”的假说,分析造成“沦陷的理性”的原因;第三章,概述信用与行为理论的研究,着重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研究成果,借助行为经济学研究方法,提出建立信用与行为均衡函数模型并做出说明;第四章,论述信用概念及相关行为现象,主要研究信用概念和定义,阐述行为主体的信用与行为规律;第五章,信用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信用与行为均衡关系,论述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具体运用方法;第六章,现代经济环境的信用与行为,侧重分析经济活动中导致不同“非理性现象”的因素;第七章,审视不同信用与行为均衡,从当前各类危机中分析“沦陷的理性”的问题;第八章,经济中的信用违约和行为欺诈;第九章,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深入探讨并运用信用与行为均衡函数模型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笃学文库:信用行为经济学导论》:
  3-4现代信用的多重性、扩张性、虚拟化行为特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除原有信用媒介物——货币被人们广泛接纳外,越来越多的新媒介也开始逐步被人类社会所采用。这一方面增加了现代信用蕴含的品质多重性,也使信用行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大,使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信用,不同的行为主体的信用差别明显;另一方面,信用媒介要素的增加不仅使信用本身不断变化,也造成不同经济周期的信用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社会、同一历史时期里,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社会人格,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信用品质。不同的信用普遍具有“物与非物”的双重品质特征。
  若从信用就是物质财富的含义理解,除大自然给予人类有形的或无形的“馈赠”之外,人类财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货币价值为象征的物质财富,一是以契约权益为代表的非物质财富。所谓信用具有“物与非物”的双重品质特征,指的是现代信用普遍包含的物质性因素和非物质性因素的双重品质,具有典型的价值归属性和行为性的双重运动方式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个特点,现代信用名正言顺地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无形财富。而正是由于货币等媒介的介入,使之成为人类社会随时可能出现“妖魔化风险”和“灾难性危机”的根源,这足以让人类对现代信用的“魔力”心生恐惧与担忧。
  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现代信用学对于现代信用的理解和认识,大体只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信用具有时点特征的标识性。如前所述,信用凝聚着人的社会人格和行为责任能力,是标识与识别一个个人(或社会群体组织)参与社会活动的身份资格和可信任程度的依据,或者说,是包含个体社会人格属性在内的特殊商品。现代信用的商品属性可以俗称为社会活动中人的名片或商标。现代信用具有时点特征的标识性,以人能否遵从社会“诚实守信”行为原则为最低衡量标准。因为现代信用是个体与社会群体组织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信誉、遵从社会秩序以及法律制度安排、行为道德规范的依据,更是外界判断、识别和衡量的依据。
  2.现代信用的扩张性、扩散性和虚拟性。或许,由于现代信用本身所具备的社会人格特质,使它孕育于人类社会习俗的时空合一和信用行为秉性雷同的土壤上,却生长在时空间隔、外部媒介不断引入的影响和核心要素不断抽离并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造成现代信用具有扩张性、扩散性和虚拟性特点。
  其中,信用时点驻留越久、时间间隔越长、扩散能力越强,所包含和显示的虚拟性成分就越多、越复杂,同时反过来又造成时空分离和核心要素抽离的现象越明显,即形成幻觉。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所谓的货币幻觉。即人们趋于按照名义值进行决策,而不会在名义值中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并转换为实际值(有关“货币幻觉”的详细内容,我们后面章节会述及)。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简单而错误地把信用等同于货币媒介,这正是“货币幻觉”产生的根本原因。现代信用的这一发展趋势,称为现代信用的行为扩张性和效能虚拟性。
  从现代信用的角度来说,除货币幻觉本身包含着传统的虚拟(也叫媒介)特征外,也囊括了其他的信用形式。人们普遍把传统货币(货币银行学称货币为一般等价物、价值符号和交换媒介)视为信用变量的替身(这其实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最大误解和错误认识根源),也把各种象征信用变量的工具视为人类社会正在流通着的“货币”(即虚拟信用的意识根源)。如各种商业票据、有价证券、资产契约证明、纸币以及现代各种电子货币、记账符号、提货单、代金券、承兑汇票、权益证明等,都成为具有货币信用性质和资产价值功能并被现代社会广泛应用于交换和流通的信用变量替代品。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现实社会几种典型经济现象及简析
1.1 经济生活中的信用与行为
1.2 民间借贷引发的诘问
1.3 金融信用与民众“占领华尔街运动”
1.4 主权信用的死结——“欧债危机”
1.5 信用扩张行为带来的经济“泡沫化”
1.6 经济活动中的“异质”与“异象”

第二章 现实社会中的人——理性与非理性
2.1 行为主体“人”的概念
2.2 经济活动中人的法律主体地位
2.3 经济活动中人的信用行为基础
2.4 “理性人”假说下“沦陷的理性”
2.5 关于“理性人”假说的修正
2.6 理性行为人与社会习俗

第三章 现代信用的均衡与不均衡
3.1 信用的“均衡”概念内涵讨论
3.2 人的信用产生与行为发展
3.3 信用的概念及行为含义
3.4 现代信用的多重性、扩张性和虚拟化行为特点
3.5 不同信用关系下的行为方式变化
3.6 信用的主要形式及行为表现
3.7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与行为
3.8 行为经济学对信用理论的贡献

第四章 真实行为的效用与边际效用
4.1 人的行为效用对信用的影响
4.2 人的有意识行为对信用的影响
4.3 行为控制对信用的影响
4.4 经济活动中信用与行为的相互印证关系
4.5 信用与行为主要遵循的规律

第五章 信用与行为均衡函数的理论研究
5.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5.2 信用与行为的变量理论基础
5.3 信用与行为理论研究的含义
5.4 函数模型分析解释的信用与行为
5.5 传统信用学对信用问题的研究

第六章 现代经济环境中的信用与行为现象
6.1 现代经济环境的信用与行为分析
6.2 行为经济学的行为理论
6.3 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6.4 人类“信用扩张行为”的共性
6.5 “风险厌恶”和期望效用理论

第七章 审视不同的信用与行为均衡
7.1 货币信用与货币行为
7.2 主权信用与债务危机
7.3 金融信用与经济“泡沫化”
7.4 信用价值与市场价格
7.5 信用膨胀与扩张行为
7.6 信用危机的行为化解方法与手段

第八章 经济中的信用违约与行为欺诈
8.1 一般失信、违约行为
8.2 虚拟信用违约与主观故意行为
8.3 主观故意性违约行为的剖析——庞氏骗局
8.4 对金融业行为风险性的讨论
8.5 金融借贷行为的信用问题
8.6 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的“三道行为界限”

第九章 现实社会中的信用与行为问题及展望
9.1 值得警惕的几个信用与行为问题
9.2 经济学研究中几个认识论问题的哲学思辨
9.3 总体对策问题和本书有关见解归纳
9.4 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
9.5 对金融衍生品和虚拟信用保持审慎理性
9.6 对当前社会信用制度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