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一辑.Vol.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7642
  • 作      者:
    沈原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沈原主编的这本《经济社会学研究(第1辑)》以产权研究为主题,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学界关于产权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的议题涉及产权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分析路径、乡村集体资产的分割与界定、技术红利的分配、企业治理中针对剩余控制权的博弈、基层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宗教信仰与经济活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1辑)》以产权研究为主题,收录了9篇高质量的论文,主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学界关于产权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刘世定教授的《经济资源的占有和产权的社会界定:一个分析框架》一文系统总结了经济资源占有的三个维度及占有的社会认可机制的产权理论,为研究产权制度的复杂状态和界定机制提供了一个既易于处理又贴近真实世界的分析策略。曹正汉教授的《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一文对照关于产权制度建构的博弈论观点,评述了中国社会学家关于集体产权界定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他论文涉及乡村集体资产的分割与界定、技术红利的分配、企业治理中针对剩余控制权的博弈、基层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宗教信仰与经济活动等。这些论文集中体现了国内经济社会学界基于中国经验对产权理论的反思和推进,深刻论证了产权的社会界定机制和社会建构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一个描述经济资源占有的框架
  这里要提出的基础概念是“占有”。占有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使用但细究起来又发现常常被赋予不同含义的用语。由于存在不同的用法,因此,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在本文中对这一用语的界定。我们首先把占有理解为人和经济物品之间的关系,即行为主体(包括个人或团体)对经济物品的利用或控制一一这种利用或控制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借助于对他人的控制来实现对经济物品的控制)。不过,经济社会学关注的不是人和经济物品之间关系的自然属性,而是人们通过怎样的关系来确定他们和经济物品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以经济物品为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占有虽然联系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占有状态并不一定都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只有得到社会认可的占有才成为产权。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加以详细阐述。
  占有体现出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观察和把握,即占有的排他性方位、占有方式选择的范围、占有的时限。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占有的排他性方位
  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着眼,占有可以是排他的,也可以是非排他的。所谓排他性占有,就是当某个主体把某种经济物品视为其利用或控制体的特殊准许才能进入。而非排他性占有,则是某个主体在利用某种经济物品时并不排除其他主体对其的利用。不论是排他性占有还是非排他性占有,只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都可以成为产权。
  如果进一步观察,还可以看到,在现实中对经济物品占有的排他性方面,排他和非排他只是一种最一般的区分。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提出对谁排他,即对占有主体之外的哪些行为主体具有排他性、对哪些行为主体不具有排他性的问题,才能更贴切地描述现实。我们将之称为排他性占有的方位。
  从占有的排他性方位的角度看,一个极端形态是全方位排他性占有,这意味着占有者排除任何其他主体的进入。典型的私有产权正是具有全方位排他的特征。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完全的非排他性占有,即在一个社会中对特定经济物品不排除任何主体对其实施占有。对典型的公共领域中的资源实施的占有,就是完全非排他性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介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的情况:某个占有主体对其占有的经济物品排除一些主体占有,但却不排除另外一些主体占有的情况。我们把这种状态统称为有限方位的排他性占有。”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限方位的排他性占有。
  有限方位的排他性占有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人民公社时期乡村土地的占有状态。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法律规定上,实行的是所谓“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这里的“三级”是指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队为基础”的“队”是指生产小队。在这一制度下,小队和小队之间、大队和大队之间、公社和公社之间在占有它们各自的土地资源上是排他性的。但是,从纵向看,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
展开
目录
经济资源的占有和产权的社会界定:一个分析框架[刘世定]
评论1 产权的社会认可机制——对刘世定论文的评论[曹正汉]
评论2 土地产权的不完全转移及其社会认知基础——对刘世定论文的评论[王庆明]
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刘玉照 金文龙]
评论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革引发的新议题——对刘玉照和金文龙论文的评论[张永宏]
评论2 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体资产分配——对刘玉照和金文龙论文的评论[张惠强]
社会地位、组织能力与技术红利的分配——以近代机器缫丝厂女工为例[张茂元]
评论1 社会结构与生产函数——对张茂元论文的评论[张 翔]
评论2 治理结构差异与分配不平等——对张茂元论文的评论[刘玉照]
协调博弈的摆动均衡:企业核心层关系的一个分析[李 璐]
评论 发现生活中的关键性、积极性因素——对李璐论文的评论[王水雄]
后农业税费时代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以东北特拉河镇为例[冯 猛]
评论1 国家治理转型中的基层政府行为变迁——对冯猛论文的评论[陈家建]
评论2 制度变迁与理论自觉:反思产业发展的组织逻辑——对冯猛论文的评论[梁 波]
“寺”与“家”——关于维吾尔族现代化的理论思考[王 勇]
评论1 从宗教切入亲属关系研究——对王勇论文的评论[韩俊魁]
评论2 寺-家关系与经济发展——对王勇论文的评论[李国武]
宗教与经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及其影响[何 蓉]
评论1 宗教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分析方法问题——对何蓉论文的评论[刘世定]
评论2 宗教伦理与宗教经济的“社会”意涵——对何蓉论文的评论[张巍卓]
重识产权神话与产权界定:立足转型中国的思考[王庆明 蔡伏虹]
评论1 产权的不同意涵与产权神话——对王庆明和蔡伏虹论文的评论[刘 平]
评论2 社会学如何面对市场——对王庆明和蔡伏虹论文的评论[刘拥华]
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曹正汉]
《经济社会学研究》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