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为什么不值钱了?
33年前,四川成都汤阿婆省吃俭用攒下了400元钱,存进了银行。400元钱;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巨款”,因为当时面粉0.185-0.22元/斤,猪肉0.85- 1元/斤,中华香烟0.55元/盒,茅台酒8元/瓶……也就是说,当年这400元;钱可以买下1818斤面粉,400斤猪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还有一 套大房子。
如今汤阿婆把钱取出来了,连本带息仅仅只有835元整,按现在的物价仅仅可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者l瓶茅台酒,连一扇房门都买不起。
这下汤阿婆就弄不明白了,说: “我的钱明明多了,人民币也升值了,可为啥这钱却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其实,正是通货膨胀让我们的钱“贬值”了。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商品以前只要l元钱,现在商品没有变,市场上的钱却增加了,所以,这个商品需要2元钱才能买到。比如,以前8元钱能买一斤猪肉,可是现在却需要15元。这样的话,原来的钱就不值钱了,我们手里的钱都缩水了。
通常,通货膨胀都是不知不觉发生的,当我们环视四周,看到绝大部分商品都涨价时,就可以断定发生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时,有再多钱也可能一物难求。比如, “二战”前德国的通货膨胀严重,一个妇人推着满满一手推车的钱去买食品,谁知一个盗贼趁她不留神,一下抢过手推车,迅速把一车的钱倒在地上,然后拼命地推着车跑了。这看似可笑,却是非常残酷的事实。
节俭已经不貿美德了吗
王浩收入颇丰,家庭生活富足,唯一烦恼的是母亲与妻子在花钱问题上总有矛盾。王妈妈过于节俭,为了省电看电视从不开灯,理发都要走半个城找义务理发摊儿,过生曰从不到饭店,总说在家割斤肉下点面实惠,怎么劝都不听。而王太太呢?名牌包买了一个又一个, 鞋子多到鞋柜放不下,双休曰一定要到高级饭店搓一顿。对丈夫和婆婆的不赞同,她却振振有词道: “现在提倡消费,我这么敞是扩大内需。”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经济学问题——节俭哮论。
节俭悖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指节俭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可以增加个人财富,但是如果整个国家的人都节俭,那么将会使每个人都变得很贫穷。据说,18世纪, 《蜜蜂的寓言》一书里讲到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新蜂王崇尚节俭,蜜蜂们就放弃了奢华的生活,结果却导致整个蜂群的衰败。凯恩斯正是从故事中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节俭一直是一种美德,我们坚信“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但是,这种古老的美德怎么会变成新时代的罪恶呢?
首先,在经济学中,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对一个人有利的事情,并不一定对全体有利,某些时候反而对全体有害。其次,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我们越节俭,就越能积累资本。但在经济不景气的社会条件下,越是储蓄节俭,国民收入就会越少,经济越萧条。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起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繁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