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标的筛选与界定过程
结合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主要涉及五个领域。
第一,需求结构方面。根据经济理论,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消费偏低的问题,为了衡量需求结构的转变,我们选择“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增加值这一指标。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大,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对于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其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最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效益和效率。因此,我们选择第三产业比重(包括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加值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转变。另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不仅能够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的消耗,而且能对中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也将高技术产业的比重的增加值纳入到产业结构的考虑范围内。
第三,针对要素投入结构把指标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考虑。一方面,中国存在要素投入效率偏低的问题,这不仅使中国的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高投入、高消耗的困境,而且由于粗放型经济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特点,使得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我们用劳动、资本、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投入比来反映要素投入效率的转变。另一方面,鉴于科技进步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选择自主创新投入(资金、人员)及其效果(专利申请授权数)这两个方面来衡量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选择“不变价GDP/用水量”这一指标,来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情况。我们从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基础社会建设两方面来反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情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