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3483
  • 作      者:
    李群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保持了高速增长。据统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3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8%。2011年,中国GDP继续超过日本,为471564亿元,折合7.298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透过这些数字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暴露出种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投资与消费的比重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产生冲突,等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将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找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群,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中组部、人事部等部门的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点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从事不确定性经济计量分析、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等方向研究。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一些学术创新模型,例如L—Q灰色预测模型和扰动模糊评价模型,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结题证书号为20130632)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资助。成果梳理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成效评价研究综述;所有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选取动态指标,以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变化,不仅对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进行了评价,还考察了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情况,建立了一套监测和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动态指标体系,并利用L—Q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全国的评价指数进行了相应预测;对劳动者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指标的筛选与界定过程
  结合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主要涉及五个领域。
  第一,需求结构方面。根据经济理论,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消费偏低的问题,为了衡量需求结构的转变,我们选择“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增加值这一指标。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大,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对于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其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最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效益和效率。因此,我们选择第三产业比重(包括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加值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转变。另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不仅能够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的消耗,而且能对中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也将高技术产业的比重的增加值纳入到产业结构的考虑范围内。
  第三,针对要素投入结构把指标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考虑。一方面,中国存在要素投入效率偏低的问题,这不仅使中国的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高投入、高消耗的困境,而且由于粗放型经济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特点,使得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我们用劳动、资本、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投入比来反映要素投入效率的转变。另一方面,鉴于科技进步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选择自主创新投入(资金、人员)及其效果(专利申请授权数)这两个方面来衡量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选择“不变价GDP/用水量”这一指标,来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情况。我们从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基础社会建设两方面来反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情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一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二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关系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
第二节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进程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认识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后危机时代的客观趋势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要求
第四节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和典型做法
一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挑战
二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做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
一  将单一的经济增长视为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  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涉及社会层面的研究
三  可持续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四  以人为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
一  单一指标法
二  综合指标法
第三节  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的简单总结
一  指标体系的完备性问题
二  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问题
三  指标权重的选择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编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原则
一  政策导向性
二  独立性
三  可比性
四  可操作性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
一  全国、各省、自治区的评价指标
二  指标的筛选与界定过程
三  县域评价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一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  总指数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第四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一  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二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
结果与分析
三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  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劳动者素质提升
二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
第二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的聚类判别
一  劳动者素质的区域聚类判别
二  劳动者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判别
第三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
一  建立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意义
二  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的建立
三  中国劳动者素质报告
四  中国区域劳动者素质比较报告

第五章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三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总量特征及区域
分布特征
第二节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二  R&D人员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第三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析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指数及排序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界值检验

第六章  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小结

附录
附录1  2003-201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2  2003-2010年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
价指数平均值排名
附录3  2005-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4  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5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6  探索总结沂源革命老区转型模式创新经验国情调研
附录7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典型做法与
对策建议国情调研
附录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劳动者素质状况问卷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