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体功能区脆弱性演变及其优化调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2055
  • 作      者:
    哈斯巴根,王世文,王珊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哈斯巴根,男,1979年5月出生,蒙族,博士,副教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2013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到2012年9月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工作、2012年9月至今在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经济地理》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合作完成著作2部,参编教材2部,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术文库(第1辑):主体功能区脆弱性演变及其优化调控》基于区域发展的一般机理,解构了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别化的发展机制,为不同主体功能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SD模型,以脆弱性最小化作为限制条件,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进行优化模拟,引导不同主体功能区实现空间均衡的目标;以降低脆弱性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构建发展模式,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3.3.4.1.5 城镇化
  生态地区城镇发展存在着规模小且单一、集聚和辐射作用不强、经济基础薄弱、重复建设、劳动力素质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就业机会小等特点。尽管对生态地区来说城镇化过程是一种不均衡发展的过程,但随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生态地区将进入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农村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积极研究推进生态地区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过程、城镇空间扩展与生态损益过程、城镇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与社会作用效应、城镇空间演替过程与生态安全关联机制,为生态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条件。生态地区城镇化实施以“规模适度、空间集中”为主线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在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
  3.3.4.2 外部动力机制
  3.3.4.2.1 国家综合实力的加强(援助)
  生态地区经济落后,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国家财富积累和实力的提升,不仅为我国生态地区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发展奠定了资本的基础,使落后地区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后的发展优势不断体现出来。生态地区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力度的加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视度的加强,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管理与实践层面,生态补偿在近年来都成为国内一个不断升温的热点问题。生态补偿涉及不同区域及各级政府,如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牧、自然保护区补偿以及流域生态补偿等。
  生态地区提供生态产品,保障全国国土生态安全的生态空间,然而这类区域主要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承担着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存在区位和开放条件不利、资金和人才短缺、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等突出问题,将面临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对其所提供的生态保障功能和生态产品进行生态补偿。生态地区牺牲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机会,使得当地人均收入与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拉开了很大的距离,需要通过生态补偿进行调解,保证社会公平均衡发展。其中,生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承载大规模的人口,需实施人口迁移的补偿方式。从我国一些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上看,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始终是个难点问题。表现为: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题,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陷入社会孤立;特色地域文化丧失,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对于迁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因而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对生态地区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城市化地区实力的提高也会直接带动和影响国家的整体实力。
  3.3.4.2.2 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生态地区既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又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经济发展的低谷区。全球环境变化必将对生态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脆弱性、恢复力、适应性等交叉问题的影响,对生态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有效性衔接的影响,对地区环境变化-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地区科学发展与决策相互作用的影响等。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1.3.2 主体功能区分类与定位
1.3.3 不同主体功能区脆弱性及其演变分析
1.3.4 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优化模拟
1.3.5 探讨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与保障措施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书特色与创新

2 研究综述
2.1 主体功能区研究
2.1.1 主体功能区划
2.1.2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政策
2.1.3 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
2.2 城市化地区研究
2.2.1 城市化
2.2.2 城市化地区动力机制分析
2.3 农业地区研究
2.3.1 农业与农村发展
2.3.2 粮食主产区
2.3.3 农业地区发展机制
2.4 生态地区研究
2.4.1 生态脆弱区
2.4.2 生态功能区
2.4.3 生态恢复
2.4.4 生态地区发展机制
2.5 区域发展脆弱性
2.6 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

3 理论解析
3.1 空间均衡
3.1.1 空间均衡的内涵
3.1.2 区域空间均衡发展的目标和基准
3.1.3 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均衡
3.2 主体功能区
3.2.1 基本内涵
3.2.2 城市化地区
3.2.3 农业地区
3.2.4 生态地区
3.3 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机制
3.3.1 区域发展的一般动力机制
3.3.2 城市化地区发展机制
3.3.3 农业地区发展机制
3.3.4 生态地区发展机制

4 不同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分析
4.1 研究区的主体功能定位
……
5 不同主体功能区脆弱性及其演变
6 基于SD模型的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优化与调控
7 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选择与保障措施
8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