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与政策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90211
  • 作      者:
    杨瑞龙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瑞龙,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等多本专著,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上发表14篇学术论文,还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他所提出的双层股份制模式、重构宏观非均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基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企业的共同治理、我国制度变迁方式的三阶段转换假说等都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杨瑞龙曾获经济学最高奖——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他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2009年获得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领衔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与动态脆弱性是否步入了新的阶段、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结构性大调整与中国内生累积性问题的双重挤压下是否决定了中国结构问题的复杂性、“扩内需”是以收入分配改革为核心,还是以政府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为核心等方面,分析了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与政策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的双重压力已经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步入了 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宣告了世界经济将步 入结构大调整时期,这意味着以超前消费、高贸易赤字与金融创新为主导的 美国模式,以高投资、高出口、高储蓄为主导的中国模式,以高福利为内涵 的欧洲模式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性的结构大调整不仅将导致中国 外需的持续下滑,更为重要的是,它将通过对国际分工模式、国际利益分配 方式、资本格局以及贸易格局的冲击,使中国面临速度、结构与模式的多重 冲击。另一方面,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累积了大量内生性的矛盾、 冲突和结构性问题,利益结构的固化与深层次改革的延缓使大量经济转型的 措施落空,中国经济依然沿着“高投资、低消费、高储蓄”的路径前行,结 构缓冲的空间大幅度收窄,宏观经济波动的脆弱性与日俱增,防止经济大起 大落的政策空间逐渐缩小。这种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不仅决定了中国经济结 构的调整具有双重性,同时也决定了全面启动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扩展已成 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经过分析发现,从经济结构角度探索内需可持续增长对于未来中国长期 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书正是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重大招标项目“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基础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项 目号:09&ZD019)的最终研究成果围绕以上主题展开的讨论,其研究的 主要问题是:(1)内需长期可持续增长问题提出的宏观经济背景与核心命 题;(2)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研究;(3)服务于内需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一体化宏观政策研究;(4)促进内需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国 际与历史经验研究。
显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研 究这一研究方向之下,宏观经济运行和管理中的多重目标同时出现。既有数 量目标———内需增长,也有结构性目标———调整结构;既有短期稳定目 标———宏观经济平稳增长,也有长期目标———宏观经济长期较快增长。为了 实现宏观经济多维度目标的协调,兼顾内需增长、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性、结 构调整和长期增长,本研究成果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在长期可持续增长视角 下实现我国国内需求与供给结构之间的协调,探寻内需长期可持续增长的结 构性基础,以及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所以,简单的总需求 管理政策并不能实现我国内需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进而无法为我国经济的长 期增长与稳定构建可持续的总需求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我国内需的长 期可持续增长?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制约我国内需长期可持续增 长的深层次因素,特别是对制约国内消费需求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因素展开 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往关于内需增长和宏观政策选择的研究往往 侧重于分析收入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关于经济长期增长问题 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分析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和动态均衡路径; 供给结构及其变迁一般被置于增长理论的分析视角之下。这样的研究固然对 于理解我国总需求失衡是有价值的,但还不足以透彻地揭示我国内需失衡背 后的深刻的制度原因。该研究成果认为,在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传 统增长模式和宏观经济平衡机制所带来的内外失衡问题,以及传统增长模式 与宏观经济平衡机制在外需冲击下所呈现的不可持续性,是引发人们再次关 注内需增长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探讨内需增长问题,应该着眼于宏 观经济动态平衡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探讨内需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与政策选择。
中国内需的扩展不仅是一个“内需弥补外需回落”的总量问题,它还涉 及内需结构调整的问题,“稳投资”与“扩消费”的战略定位组合是当前宏 观经济短期与动态平衡的唯一契合点。从总需求结构的表象来看,为了扭转 投资和出口占比过高、家庭消费需求占比过低的失衡状况,需要用家庭消费需求替代外需和内需中的投资需求。然而,在给定的结构和制度特征下,这 两种替代过程都是难以完成的。因为消费增长面临收入与供给的双重制约, 收入和供给的调整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短期内,过度依赖消费增长, 而简单地大幅度减少投资很可能加剧中国经济的波动。
尽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有助于提升消费水平,但在既有增长模式下,收 入分配制度是总体政治经济利益格局的表现之一,它决定于现有的生产方式 和政治权力格局,因此如果不通过改革打破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收入分配 结构就难以调整,这也是很多收入分配改革被沦为空话的核心原因之一。这 需要政府超越传统的改革模式,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增长模式的困境不仅预 示着增长模式调整的必要性,更预示着调整改革路径和模式的必要性。原有 改革路径下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对于进一步改革施加越来越大的阻力。超越 “前期改革既得利益集团”需要中央政府有自我改革的勇气和超然的国家利 益和政治诉求。
本研究成果的核心思路是:从我国宏观经济在外需冲击下所暴露的现实 问题出发,探讨国内投资增长与出口增长之间的相互强化机制及其形成原 因,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这一特殊的平衡和增长机制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对外需 冲击的脆弱性,由此提出内需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从供给层面探讨国内 消费需求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制度变迁和结 构调整过程中产业政策、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与相互 作用,从中探寻我国供给结构的变化原因及其对国内消费和投资可持续增长 的制约;最后,兼顾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制 约关系,探讨服务于内需持续增长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一体化政策 选择。
本人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基 础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项目号:09&ZD019)的主持人,自立项以来,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原来设定的研究目标展开研究,于 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工资形成机制变革 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契机、路径与政策》,并发表了一批论文。本书作为 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是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完成的。本课题组依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于2006年创立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该论坛及时追踪宏观经济动态,发现与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重大问题,定期发布中国宏 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论坛的研究成果大大支撑了本项目的研究。在本项 目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毛振华教授、朱科敏教授、刘元春教授的大力帮助与 支持,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得到了于春海副教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 心感谢。本书是在我的主持下完成的,各章的执笔者如下:总论,杨瑞龙、 于春海、杨继东;第一章,杨天宇、朱林;第二章,于泽;第三章,王孝 松;第四章,孙久文、年猛;第五章,周业安、程栩;第六章,陈彦斌、程 冬、戴轶群;第七章,郭杰、杨杰;第八章,聂辉华、江艇;第九章,罗来 军;第十章,杨天宇、龙伟;第十一章,刘小鲁;第十二章,杨继东、江 艇;第十三章,王湘红;第十四章,于春海。初稿完成后,由我最后对书稿 进行整理与修订。
当我最终完成定稿后,心情并不轻松。由外需为主转向内需为主的增长 源泉与增长路径的转换,以及奠定内需可持持增长的结构基础都是涉及当前 我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的研究还是 初步性的,对有关深层次问题及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希望同行及有关决策部门对我们的研究成果不吝赐教,我们将继续关注内需 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这一涉及我国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命题,继 续深化我们的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学理论及政府的宏观决策作出 更大的有贡献。
杨瑞龙
2013年11月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展开
目录
目 录
总论 (1)
一、总需求结构失衡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动态脆弱性 (1)
二、总需求结构失衡的根源及其速度依赖症 (16)
三、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 (34)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49)
第一章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53)
一、引言 (53)
二、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 (56)
三、模型、方法和数据 (58)
四、实证分析 (61)
五、稳健性讨论 (63)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66)
第二章 内生货币、金融市场和总需求 (70)
一、引言 (70)
二、我国内生货币的检验 (70)
三、利润和总需求 (76)
四、利率和收入分配 (80)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第三章 对外贸易差额结构与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 (85)
一、引言 (85)
二、贸易差额总体状况 (86)
三、贸易方式、企业类型 (91)
四、贸易差额的商品结构 (93)
五、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结构 (100)
六、对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展望 (106)
第四章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113)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扩大内需的途径 (113)
二、产业布局调整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115)
三、内需空间结构变动的新格局 (118)
四、资源配置的新变化、区域发展的新趋势与扩大内需的新方向 (129)
第五章 地方政府竞争、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 (138)
一、引言 (138)
二、相关文献综述 (142)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 (146)
四、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 (148)
五、回归结果分析 (154)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179)
第六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193)
一、引言 (193)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95)
三、人口老龄化对总需求结构的影响 (199)
四、人口老龄化对总供给结构的影响 (204)
五、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09)
六、政策建议 (211)
第七章 内生性的货币供给条件下财政对内需的影响 (214)
一、引言 (214)
二、相关文献综述 (216)
三、实证分析 (218)
四、财政对内需的影响机制分析 (233)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239)
第八章 信贷歧视下的投资结构扭曲与资本错配结果 (242)
一、引言 (242)
二、中国制造业的信贷歧视与投资扭曲 (244)
三、金融资源错配的结果 (250)
四、结论与建议 (255)
第九章 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企业增长 (258)
一、引言 (258)
二、研究设计 (263)
三、计量分析 (270)
四、研究结论 (292)
第十章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297)
一、引言 (297)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301)
三、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303)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09)
五、稳健性分析 (313)
六、结论 (318)
第十一章 要素价格扭曲与我国企业的R&D支出 (325)
一、引言 (325)
二、我国研发支出的基本状况 (326)
三、要素价格扭曲 (330)
四、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企业R&D的影响 (335)
五、结语 (341)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生产率差距与工资差距 (343)
一、引言 (343)
二、文献综述 (346)
三、典型事实 (349)
四、计量分析 (356)
五、进一步讨论 (364)
六、结论 (365)
第十三章 工资制度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国际经验及中国启示 (370)
一、引言 (370)
二、劳动收入的主要宏观指标 (372)
三、工资集体谈判对劳动收入的效应 (374)
四、最低工资政策效应 (379)
五、工资政策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实证分析 (384)
六、结论 (391)
第十四章 所有权结构、加工贸易与我国工业企业的高出口倾向 (397)
一、引言 (397)
二、理论逻辑与基本模型 (399)
三、初步的数据验证 (406)
四、基本结论 (409)
索引(4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