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3-2014)》:
3.构建沿淮经济带三大城镇群
(1)皖北城镇群。皖北城镇群应以“两淮一蚌”为中心,包括六安、宿州、阜阳、亳州等市以及周边众多的小城镇。皖北城镇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是长三角制造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该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电子为重点的工业体系。蚌埠市作为区域内的经济中心,依托其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应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验区,建成以机械、化工和建材工业为重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提升经济发展实力,以带动皖北城镇群的经济发展。
(2)郑州城镇群。郑州城镇群以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包括开封、商丘、许昌、漯河、周口、平顶山、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市以及周边众多的小城镇,再向西扩大一下该城镇群的范围,可辐射湖北省境内的黄冈、孝感、随州、襄阳等市以及周围的小城镇。此外,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且对外辐射能力较强的平顶山市、漯河市和许昌市有望成为区域次中心城市,沿东西向的陇海铁路和南北向的京广铁路线布局。至此该城镇圈的总体布局以向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聚集,沿铁路交通线为轴线延伸,形成以各种生产要素流、各级交通线路为联系网络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形态。郑州城镇群应充分发挥郑州作为全国交通、信息枢纽的区位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区域内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信息产品制造、生物化工和食品制造业,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3)苏北城镇群。苏北城镇群以徐州市为中心城市,包括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并与江苏东南部的南通市连接在一起,另外再向北扩大一下该城镇群的范围,可辐射山东省境内的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和日照等市以及周围的小城镇。该区域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港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能就近承接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在强化该区域港口职能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临海工业、机械工业和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
4.沿淮经济带城镇空间布局的优化途径
(1)健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立区域内部的小时交通圈,加强区域城镇之间的良性互动。区域内部之间的分工合作要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即满足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各种生产要素也可以通过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向区域周边地区扩散并带动其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一个区域内部之间的分工合作实际上是区域内部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流动、寻找最优区位的过程。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加强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内部资源共享,但是这种区域内部的分工一定要合理,以便实现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区域内部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