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921130
  • 作      者:
    江书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江书军,男,博士,讲师,1984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2007年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士毕业,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2013年6月在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至今。主要从事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先后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CSCD)、工业安全与环保、中国煤炭、财会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15项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类监管理论、经济学原理、博弈论及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及分类监管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典型案例为切入口,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使用单位的风险影响因素,设计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构建了适用于使用单位的风险评价模型,制定了相应的分类标准;再次,从博弈的角度入手,构建监管机构与使用单位博弈模型,提出了不同风险类别使用单位的监管策略。最后,结合试点案例,对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及分类分级进行了实际验证,针对风险评价过程中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它是一种根据事故致因因素的发生几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重要因素或整个事故的概率方法评价系统的事故风险评估程度的基本原因的方法。常用的概率风险评价法有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法、“原因一结果”分析法、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该方法能准确计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它适用于一些事故致因因素稳定的系统,对于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系统,由于事故发生的基本致因因素无法准确界定,并适合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法进行评价。
  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整个特设系统而言,由于所涉及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多等特点,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事故发生的基本致因无法准确界定,基本致因因素事故概率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采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风险评价并不适用。
  ②危险指数评价法
  它是一种在事故危险指数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推算系统的基本形态,逐步计算出损失、致因因素、危险程度以及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来抑制事故发生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以下几种: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研究开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该方法经过29年的不断修改完善,于1993年推出了最新的第七版。它是根据物质、工艺危险性来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并对采取措施前后的系统危险性做出判断。该方法涵括了许多专业理论、成功经验,能够对潜在事故的预期损失进行客观的量化,在风险评价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它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技术先进、技术档案完整的大型化工企业。
  ICI蒙德法:它是在DOw评价法第三版的基础上补充发展的一种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通过对物质、工艺、毒性、布置的危险分析,计算采取措施前后的火灾、爆炸、毒性和整体危险性指数,并以此来评定各类危险性等级。相对于DOw评价法,ICI蒙德法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对毒性的评价方面,在火灾、爆炸等其他影响范围及安全措施方面显得更为全面,因此评价范围更为广泛、伞面。
  日本六阶段评价法:1976年,日本提出了“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法”,该方法综合应用安全检查表、定量危险性评价、事故信息评价和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成6个阶段采取逐步深入,将定性与定量结合,通过层层筛选的方式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措施修改设计消除危险。该方法运用几种评价方法反复进行测评,准确性高,是一种考虑周全的评价方法。它除了用于化工产品的制造和储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定性和定量评价外,还可用于其他有关行业。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是在对火灾、中毒、爆炸等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和工艺危险性两个方面对重大事故产生的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指标计算后得出的。该方法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工艺设备3个方面构建了107个评价指标,它适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3)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综合风险评价方法,是除上述的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以外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它是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对系统或对象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便于人们能够对系统或局部的风险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Ⅲ]。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德尔菲法:它最初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创的,该法通过风险识别将所有风险因素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再利用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最后再做出综合的风险评估。它是为了克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专家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吸收一定量的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各位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且通过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使得每位专家都能够独立的做出自己的判断,有效克服了专家会议法中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或被权威人物意见左右的弊端,通过3轮以上的预测,最后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过几轮专家意见的综合,使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易于被大家所接受。德尔菲法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专家群的组成(20人左右)及调查提纲的拟定、专家意见的综合。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特种设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2.2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4.2 特种设备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分类监管的经济学依据
2.2.3 分类监管的技术理论基础
2.2.4 博弈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过程
3.1.1 风险识别
3.1.2 风险分析
3.1.3 风险评价
3.1.4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3.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典型事故及原因分析
3.2.1 承压类事故案例分析
3.2.2 机电类事故案例分析
3.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1 人的因素
3.3.2 机(设备)的因素
3.3.3 环境因素
3.3.4 管理因素
3.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4.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及分类标准研究
4.1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4.1.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测算
4.2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评价过程的应用
4.2.1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2.2 风险评价过程的应用
4.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级分类标准的制定
4.3.1 风险评价常用分级分类方法
4.3.2 分类级别及标准的制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管机构分类监管研究
5.1 分类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5.1.1 一个博弈模型的引入
5.1.2 监管机构与使用单位安全监管的博弈机理分析
5.1.3 监管机构与使用单位安全监管的博弈过程分析
5.2 分类监管策略的制定
5.2.1 A类使用单位监管策略
5.2.2 8类使用单位监管策略
5.2.3 C类使用单位监管策略
5.2.4 分类监管的激励政策与约束措施
5.2.5 分类监管模型设计
5.2.6 使用单位升降级程序
5.3 政府分类监管的经济效应分析
5.3.1 制定分类监管策略的依据
5.3.2 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5.3.3 政府分类监管的“成本一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及分类监管实证分析
6.1 试点单位实证分析
6.1.1 实证分析——以牡丹江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6.1.2 全国试点情况分析
6.2 风险评价及分类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2.1 分类监管缺少法律支持
6.2.2 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6.2.3 安全投入力度不够
6.2.4 安全信息化建设缺少
6.3 提升特种设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6.3.1 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
6.3.2 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6.3.3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
6.3.4 深入推进动态监管体系
6.3.5 构建闭环的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6.3.6 构建使用单位应急救援体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