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
至于对产业领导者的进攻,波特认为最基本的原则是:无论挑战者具有怎样的资源和实力,绝不要采用模仿战略从正面进攻。另外还要具备三个条件:拥有可持久的竞争优势、其它活动相似和领导者报复的障碍。如果领导者采用“夹在中间”战略,挑战者只需全力执行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即可赢得优势。如果领导者也追求低成本或差异化,那么挑战者只能去构想巨大的战略创新。
同时,波特建议了三种进攻领导者的路线:
第一种是重新构造。挑战者革新价值链的活动方式或革新整个价值链结构。重新构造的价值活动越多,挑战者相对领导者的竞争优势能持久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种是重新界定。挑战者重新界定其相对领导者的竞争景框,如目标进一步集聚,整合或退出整合,地域市场重新界定及采用横向战略。
第三种是投入风险。挑战者通过更优势的资源和更强烈的投资愿望获得市场地位,从中发展竞争优势。如果领导者规模有限且资金不足,这种方式最易成功,反之则极具风险。
为克服挑战者的资源劣势,波特建议了两种方法:联合及收购,并一再强调了防止领导者报复的重要性。
应当承认,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了行业,强调了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特点和结构因素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并提供了诸如五种竞争力模型、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等一系列分析工具,以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另外,按照波特的观点,竞争战略解决的是企业单一产业战略问题,而解决多元化产业竞争则属于公司战略范畴。
难道说,从事单一产业的企业只有竞争策略、运营方法问题,不存在发展方向困扰吗?
2012年初,美国柯达公司因申请破产保护而引起全球震惊,人们普遍认为是其在数码技术时代栽了大跟头。
实际上,百年柯达并非缺乏创新,数码相机技术就是他们于1976年发明的,并首先应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开发出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1996年又推出了首款傻瓜相机。
从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出发,传统的化学胶卷被数码电子产品取代,可谓一种颠覆性的产业革命和更替。不过,这种更替也可以视为影像产业自身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产品更新换代而非产业转换。而且,柯达百年来始终专注于影像产业,依靠波特的低成本、差异化和聚焦等竞争战略,能给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指导呢?
2005年,柯达新任首席执行官彭安东强力推动战略转型,并提出了五大策略:促进数码业务销售收入的增加;有效管理传统业务,以达到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目标;实现成本结构改变;降低销售和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实现卓越的供应链管理。
当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传统胶卷业务,甚至自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实现扭亏为盈;而且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地大幅度裁人、压缩各项成本费用,但为何依然最终难逃破产厄运呢?
上述看起来很美的“五大措施”,正是典型的以竞争策略、运营方法替代战略方向!没有方向,何以转型?没有方向,必然缺乏明确的扩张路径和可行的资源配置支撑,柯达只能走向不归路。
说到底,波特战略理论解释的依旧是企业竞争策略、而非发展方向问题;坚持认为由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业务聚焦等构成的“通行战略”,可作为战略定位的代表性活动。不过,其相关理论的致命缺陷非常明显。
……
展开
—— 刘冀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裴中阳先生不是时尚型的写作者,他更多地是在战略定位领域默默耕耘的学者。在本书中他研究了很多案例,提出的众多观点发人深省。
—— 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中阳把战略问题从学者的书斋里、教授的课堂上搬到了企业运作现场,给被不确定性困扰的企业重新燃起了新的航标灯。相信本书将助推更多的中国企业跻身于世界强者之林,并成为企业人的良师益友。
—— 王育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