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2280
  • 作      者:
    刘林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林,1983年生,管理学博士,现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贸系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贫困与反贫困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城市问题》、《人口学刊》、《统计与信息论坛》等国内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博士毕业论文获评201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贫困成因和反贫困理论,深入研究了“机制”概念的起源、演进和应用,从而提出了机制研究的“FRP”研究框架,并以此为基础认为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应该包括启动系、导向系、动力系、约束系四个子系统,进而围绕这四个子系统及其机制内部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新疆农村贫困和扶贫开发情况。通过计算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并对贫困指数进行了分解分析和模拟分析,综合考察了新疆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贫困强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模拟了贫困线变动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影响程度,然后结合新疆农村贫困状况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疆农村的致贫因素,并简要介绍了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对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四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效率评价。启动系,阐述了启动系的主体结构与各自的表现,并对四个启动主体在扶贫开发中的定位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导向系,介绍了新疆宏观瞄准和微观甄别的内容、方式和区别,以及在扶贫进程中各自的调整和侧重,随后对宏观瞄准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对微观甄别机制进行了有效的设计。
展开
精彩书摘
  对整个扶贫开发工作来说,本书认为提高贫困农户的参与意愿、锻炼贫困农户的参与能力、加深贫困农户的参与程度是最重要的三个工作任务,将直接关系到最终扶贫效果的好坏。自治区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进入21世纪以后,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10)》的目标、任务,继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贫困地区农牧民实用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从2001~2004年,自治区安排培训经费共计2436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45万期,培训农牧民约320万人次,有1/3的贫困劳动力得到了实用技术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仅2004年就培训63.44万人次,其中贫困地区农牧民62.2万人次,占到98010。2005年开始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建设,依托现成的职业学校,建立了1个国家级培训示范基地(3个教学点)、7个自治区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培训示范基地(3个教学点)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自治区扶贫办管理,纳入了国务院扶贫款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序列。2008年,自治区给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和自治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安排扶贫培训资金200万元,加上各地配套资金,共投入322.1万元。除所在县临时办的短期训练班以外,由自治区和地州所办比较固定、正规的培训机构,共有400余处,其中技工学校58所、农业技术推广学校100余所(含各县分校),由社会力量办的培训班256所。技工学校主要是培训到城镇务工,并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年,毕业后多数在城镇从事比较固定的服务工作;而各类培训班则是务工人员外出打工前进行技能培训和务工应遵守纪律以及注意事项教育场所。技工培训一般有建筑施工、汽车驾驶、维修、美容、美发、裁缝、烹饪、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重点有地毯编织、民族刺绣、烹饪、农机汽摩修理、家电维修、民族糕点、服装裁剪、酒店宾馆服务、家政服务、建筑、加工制造、旅游服务等。短期季节工培训较简单,除学习一些采摘技术,主要是交代一些外出务工应遵守的纪律、法规等。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自治区贫困地区参加培训学习的便有60余万人次,其中塔城、伊犁、阿勒泰、阿克苏、和田、喀什、巴音郭勒蒙古自治等地区均在1万人以上。2005~2008年4年各类培训的205.43万人次中,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05.46万人次,占到51.3%。4.1.2启动主体的定位
  政府、社会组织、国际机构和贫困农户共同组成了扶贫开发的启动主体,在现行扶贫开发体系中它们各司其职,肩负着不同的扶贫责任与义务。
  在以政府为核心的扶贫体系中,各级政府都或多或少的扮演着以下角色:政府(中央政府)是决策者,划定一定的贫困标准来确定扶贫范围和目标群体,确定扶贫开发具体形式和参与成员,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和扶贫开发目标;政府(各级政府)是领导者,通过建立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形式领导小组成员开展扶贫,小组成员往往结合本身业务领域进行相关工作,提高了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政府(各级政府)是投入者,是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大体包括财政扶贫资金、扶贫专项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三个部分;政府(中央政府)是传递者,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农业银行是三个传递主体,财政部传递的是以转移支付性质的财政扶贫资金,国家发改委负责以工代赈部分,中国农业银行传递的是贴息贷款资金;政府(自治区)是执行者,1996年采取“四到省”后省级政府全权代理扶贫事务,执行则由贫困县、乡、村具体负责;政府(各级政府)是组织者,负责动员和组织社会成员及国际机构参与扶贫开发;政府(各级政府)是监督者,肩负着对扶贫过程进行监督、对扶贫效果进行评价,纠偏不当行为,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扶贫策略和方式等。
  社会成员和国际机构是政府进行扶贫开发的左膀右臂。他们的参与改变了我国单一式扶贫的局面,使扶贫主体多元化、系统化。动员和组织社会成员参与,积极寻求与国际扶贫机构合作,是我国扶贫理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原有的扶贫方式。同时,有效地弥补了政府扶贫的不足,提高了扶贫效率。对自治区而言,社会成员是除政府外最应该仰仗的扶贫力量。1994以后,国家八个定点扶贫单位和协作省份山东省参与到自治区扶贫开发中来,国家定点帮扶单位至2008年累计投入26599.65万元,山东省则提供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援助,这些都对新疆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贫困成因的研究
1.2.2 关于扶贫开发机制的研究
1.2.3 关于扶贫开发其他方面的研究
1.2.4 关于新疆扶贫开发的研究
1.2.5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贫困地区
2.1.3 扶贫开发与反贫困
2.1.4 机制的“FRP”研究框架与扶贫开发机制
2.2 贫困的标准和测度
2.2.1 贫困线
2.2.2 贫困程度的计算方法
2.3 相关理论
2.3.1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3.2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2.3.3 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2.3.4 冈纳·缪尔达尔的综合反贫困理论
2.3.5 舒尔茨的促进人力资本反贫困战略理论

第3章 新疆贫困程度测度与扶贫开发概况
3.1 新疆贫困程度测度与分析
3.1.1 新疆FGT贫困指数
3.1.2 新疆FGT指数分阶段分析
3.1.3 新疆FGT指数分解分析
3.1.4 新疆FGT指数模拟分析
3.1.5 新疆FGT指数比较分析
3.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概况
3.2.1 扶贫开发历程简述
3.2.2 扶贫实践与成果
3.2.3 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第4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系统构成与效率评价
4.1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启动系
4.1.1 启动系主体结构与表现
4.1.2 启动主体的定位
4.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导向系
4.2.1 新疆扶贫开发对象的瞄准与甄别
4.2.2 瞄准精度评价
4.2.3 有效甄别设计
4.3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动力系
4.3.1 动力源
4.3.2 动力传递
4.3.3 动力去向
4.3.4 动力效果
4.4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约束系
4.4.1 扶贫监测

第5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6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缺陷与制度成因分析
第7章 国内外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
第8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润泽与调适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