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与实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84895
  • 作      者:
    (英)劳森(Lawson,F.)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T.劳森(Tony Lawson),剑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哲学家、数学家。著作甚丰,主要有《经济学与实在》和《重新定向经济学》两部名著。创建“剑桥实在论论坛”和“剑桥社会本体论研究小组”并主持其活动,担任“剑桥大学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剑桥经济学杂志》、《女性主义经济学》等多本著名国际性学术期刊的撰稿人。演化政治经济学欧洲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批判实在论研究中心的创建人和理事,重点研究经济学方法论和英国工业,批判实在论社会科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他的影响。
  
  龚威,副教授,1968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从西南大学退休后担任广东培正学院专职教师、英语教育中心第一教研室主任。1996-1997年在美国东门诺大学(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和海斯顿学院(Hesston College)做客座教授,教授中国文化与汉语,兼修经济学,具有扎实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与实在》是Economics and Reality的中译本。作者围绕经济学的方法论争,从批判实在论、社会理论的视角,剖析了各种观点的理论基础以及推论过程中的逻辑偏差,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的现状、可能性与限度等问题,提出了经济学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不足。英文版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读物。《经济学与实在》的读者对象包括经济学、哲学专业的高校师生和专业研究人员,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其他专业人士,以及关心经济学和经济问题的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一种相当肤浅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取向已经流行好几十年了。正如劳森的批判所表明的那样,该问题因这种取向显得更加糟糕。重新兴起了对方法论的严肃讨论,这是令人感到欣喜的事。劳森的《经济学与实在》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阿克塞尔·莱琼霍夫德(Axel Leijon hufvud),特伦托大学
  
  劳森的《经济学与实在》既饶有趣味又非常深刻,必将有助于形成21世纪的经济学。各流派的经济学家都应当感谢他。
  ——马里奥·里佐(Mario Rizzo),纽约人学
  
  对主流经济学的大多数批判可能过分草率或粗鲁,有的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相比之下,劳森的批判既彻底深刻,又有分寸,因而更具摧毁力,他还直接促使了能够推动经济学进步的建设性方案的产生。
  ——伊恩·斯蒂德曼(lan Steedman),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在《经济学与实在》中,劳森表达了他关于经济学实践的深思熟虑的观点。即便那些不赞同他的结论的人,也会从深入思考以及与对他的观点的回应中获得教益。
  ——沃伦·塞缪尔斯(Warren Samuels),密歇根州立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换句话说,对C.门格尔来说,如果承认科学研究的对象(如铜的原子结构)就世界上的真实事物而言(诸如铜的个体片段)是理想的、正确的话,那么,假设这样的对象同时不可能是真实的就是错误的。对C.门格尔来说,为了成功地阐明结构本体论,有必要在事件和事态或事情的层面对规律和联络这些东西的关系进行重点约束与归属——在那里,事实上所有这样的假设关系也许从来不会实际出现。然而,这里支持的观点表明,规律反而适用于真实存在的结构和相关的机制、力与趋势。根据这后一个观念,而不是前一个,正是世界本身(其中包括化学元素、电子、夸克和行为、反应与场等),而不是我们对其的看法,必须被承认为是理想的(当其是理想的时候)。
  结果是C.门格尔喜欢的经济学出发点不能得到支持。只有能动力或结构的全称概念才事后发现能从自然领域保留到社会领域。虽然铜的理想的电子结构是真实的,能解释铜的导电能力,但无所不知或不可错的概念却不表达任何人拥有的结构或能力。它们不是被拥有的能力,而也许是也许不是被使用的能力,如果是作为趋势被使用,它们也许因在发挥作用,但由于对抗的形而上的有色眼镜或别的什么原因而没有被意识到。它们根本不是真实的人的能力。它是人性的一个本质方面,人的状况是,人们是可错的、对其处境和未来是不能断定的、在选择上是受限的、是由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各样的考虑驱动的。另外,假如情况并非如此,正如C.门格尔在别的地方提到过的那样,包括货币在内的大多数授权体制将可能会(故意和非故意地)以我们所经历的方式永久被再生产就是不可想象的了。
  这样,经济学中这个特别的理想化理论的错误就显而易见了。没有认识到某些认识论上有意义的科学局面的真正重要性,即那些在其中造成了事件(近似)规则性的局面,意味着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具体地说,在这样的局面下,没有正确领会科学的目标主要是从经验上确定和理解非经验机制,而是错误地认为所造成的任何事件规则性,或在这样的条件下可造成的事件规则性,或至少被归属于事件规则性,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这种错误的理解,加上既认为科学中被认为有意义的这种事件规则性极少以其精确的形式被观察到,又意识到与其详尽阐述相关联的科学知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阐明实在提供了某种一般见解,这些看法鼓励了在社会研究中的错误做法。
  ……
展开
目录
前言与致谢
第一部分 科学与经济学
第一章 决裂点的持续紧张
第二章 实在论、解释与科学
第三章 超验实在论的优越性
第四章 实证主义的遗产
第五章 争论的本质
第六章 走向更加丰富的本体论

第二部分 现代经济学的问题
第七章 计量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理论”
第九章 替代方法和成功解释的基础条件
第十章 主观主义
第十一章 现代经济学的限度

第三部分 人的能动性与社会
第十二章 社会与经济的再生产相互依赖
第十三章 简论行动主体

第四部分 经济解释
第十四章 主要目标与可能的障碍
第十五章 不能利用实验方法的经济科学
第十六章 抽象
第十七章 论经济学中的真理
第十八章 例证说明

第五部分 经济政策与预测
第十九章 经济政策与有目的的变革
第二十章 经济科学与预测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