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评论2014》:
3.文化产业链和文化生态链共同开发
文化产业乃百年大计,是实现康区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步骤,影响着康区社会发展方向,所以必须强调的是:生态重于生产,文化大于产业。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护文化的生态链,政府的行为一方面保护其原来的发展方式,让它自然、和谐、平衡地成长;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其如何应对所处的环境变化。所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意味着要保护实验区内文化链的完整性,适应性、平衡性,培育自我成长能力,而文化产业链就是为增强文化生态链的坚韧性和适应性,不让其在新的环境下断裂或被毁坏。
(二)实践层面
1.宏观层面,形成总体发展思路,从三大地域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看,存在条块分割、项目建设重复的问题,各地区没有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萃取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符号来,所以康区文化产业开发缺乏关注文化差异性与相似性,差异性在于地方特色,相似性在于整体全貌。比如康区各地都在打造格萨尔园区,各地区都在争取香格里拉之地等。根据这种现状提出宏观方面的发展思路:三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两条产业走廊。三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青海热贡艺术生态保护实验区、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甘孜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在已经设立热贡和青海文化生态保护区,甘孜作为康巴文化发祥地,更有理由和责任申请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个文化生态区将形成文化生态的一张保护网,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文化产业走廊,主要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的开发,这两个廊道的“线性”“带状”文化聚集区和三大文化保护区的“面状”发展结合,将形成一种康区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
2.中观层面,加大支持力度
各种理念付诸实践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此次考察中强烈的呼声之一就集中到加大支持力度这个问题上。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政策支持。虽然政府的支持力度已经相当的大,但对于那些作为文化产业开发最有活力的民间力量,政策倾斜和扶持的广度和力度不够。产业开发区别于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建设一个能够扎根地方的文化种子,形成自然生长的环境。比如目前康区的私人文化博物馆、影视拍摄机构、文艺娱乐团体等等,都在呼吁政策的支持。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康区的人才建设问题,几乎接受访谈的每个部门都存在着文化产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政府机构缺少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目前地方都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等机构,但是人员构成是拼凑借调的,文化产业开发经营单位更是缺少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