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2537
  • 作      者:
    卫兴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马克思所讲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生产资料名义上归公共所有或全民所有,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劳动者是主人,快速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它就会失去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展开
精彩书摘
<div>  一、《资本论》对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div><div>  《资本论》出版100多年来,特别是二战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在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因此,马克思分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说也需要发展。这种发展可以在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否定其原理与方法。</div><div>  资本主义经济经历的几百年中,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曾对他所面对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比如,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出现的股份制和工人合作社。他认为股份制是那种以“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内的扬弃”。①这种形式的扬弃,马克思称之为“消极扬弃”,因为它触动不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过应看到股份制在由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向劳动者的公有制中的积极意义。在股份制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之所以把股份制看作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点”,是因为股份制既然由“私人资本”发展为“社会资本”,通过资本集中发展为“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的大公司,比起分散的千千万万个资本主义小企业来,在条件成熟时,更容易转变为劳动者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应是以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为基础的所有制。</div><div>  “私人资本”发展为“社会资本”,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制,已是公有制经济。因为“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问的对立”。就是说,还没有截断私人财富的根本。</div><div>  ……</div>
展开
目录
<div>第一篇 &nbsp;马克思经济学的当代价值</div><div>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及其当代意义</div><div>——兼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div><div>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与当代现实</div><div>——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div><div>《资本论》的现代指导意义</div><div>《资本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div><div>《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iv><div>——《(资本论)专题研究与讲解》序</div><div>《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div><div>在弄懂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iv><div>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分析国际金融危机</div><div>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进程</div><div>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div><div>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iv><div>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div><div>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div><div>20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iv><div><br />第二篇 &nbsp;《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结构问题探讨</div><div>《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结构和学习的意义</div><div>《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探析</div><div>《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div><div>——对胡钧同志商榷的商榷</div><div>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再探讨</div><div>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辨析</div><div><br />第三篇 &nbsp;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产劳动和劳动异化理论辨析</div><div>把握生产力的内容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div><div>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div><div>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div><div>——与于光远、童大林等同志商榷</div><div>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实践</div><div>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概念和社会主义现实</div><div>为什么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div><div><br />第四篇 &nbsp;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财富和剥削理论探讨</div><div>试析马克思、恩格斯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的依据</div><div>《资本论》第1卷第1篇商品的性质问题</div><div>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之我见</div><div>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div><div>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div><div>怎样把握价值决定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div><div>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剥削”观与我国现实</div><div>马克思怎样看待资本家和地主个人</div><div>关注马克思的财富论及其现实意义</div><div>……</div><div>第五篇 &nbsp;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辨析</div><div>第六篇 &nbsp;弄清马克思的股份制度理论和我国的股份制实践</div><div>第七篇 &nbsp;对《资本论》中几个疑难理论问题的解析</div><div>第八篇 &nbsp;误解、错解、曲解马克思理论评析</div><div>第九篇 &nbsp;弄清马克思主义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问题</div><div>第十篇 &nbsp;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辨析</div>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