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纵横捭阖:跨省域大城际经济联动体系
——省际经济(增长)区
省际经济联动,意在整合省际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利用地缘关系,加强省际合作,打破省级区划地域阻隔和行政樊篱,促进相邻省市区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并且消除过去省域边远市县被边缘化的落后现状。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省际经济合作就十分活跃,尤其长江三角洲华东地区,在1992年后,倚重国际化的特大中心城市上海的优势,主动融入上海,涵盖江、浙、鲁的“上海(华东)经济区”呼之欲出。
与之同时,以珠江三角洲广东一深圳为核心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由东南沿海牵动邻近的西南地区诸省市区。
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同构京三角(省际)经济区,京津冀各城市之间形成了多元合作关系。
西部川渝两省市省际合作关系,由行政上的分治到经济上的联动,成为大势所趋。“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成渝经济区”概念,终于“十二五”开端,落实为国家就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规划,并得以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和国务院的批复。
西部大开发催动中部崛起,以武汉、长沙等城市为支点的湘鄂赣三省经济联动合作的“长江中游(华中)经济区”,和以郑州、太原等城市为支点的豫晋皖三省经济联动合作的“黄淮中游(中原)经济区”,争先恐后地亮相登场。
省际经济(合作联动)区,与跨省域的城市群相对应,并被相应城市群所涵盖。长三角城市群对应上海(华东)经济区,珠三角城市群对应泛珠三角经济区及北部湾经济区,京三角城市群对应环渤海经济区,中原城市群对应黄河中游经济区,华中城市群对应长江中游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对应成渝经济区,西北城市群对应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蒙宁沿黄经济区和喀什内陆经济区,东北城市群对应大东北经济区。城市群的范畴大于和包罗一个甚或数个省际经济区。
4.5 南北合谋:“大城际(金三角)经济圈”
——大城市群经济圈,是指城市大集群以及群体辐射区域。经济圈又称为“大城市群”、“城市群大集合”、“大都会区”或“都会区集合”,是20世纪90年代首度在西方出现的区域经济术语。经济圈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区域组合形式。经济圈主要从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区域产业配置圈,通常指疆域极广的国家内部或跨国边缘某一特定区域,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在国家经济总量(CDP)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较之省际经济区更大范围的城际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体,是跨省域甚至跨国界的“大城际(金三角)经济圈”。这样的“大城际经济圈”往往以三个特大中心城市为支点,涵盖一个或两个城市群和一个或多个省际经济区,涵盖的范围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密度、区域面积、地域环境及地缘关系等密切相关。
在东部沿海,以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基础,已然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京三角一环渤海经济圈3个大城际“金三角经济圈”。
在中部,中原城市群和华中城市群共谋形成“中三角(复合型)经济圈”。
在西部,已然成型的成渝城市群和正在构筑的西北城市群,将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三大支点,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另外,以西部地区唯一临海的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区域,以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支持,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在的东南亚、南亚诸邻国和地区为沿海沿边国际地缘经济合作范围,正将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
还有,若以喀什为桥头堡的“亚欧大陆桥”国际现代交通体系和“中西亚自由贸易区”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如期建成,以西北城市群为支持,将在西部边陲与中西亚邻国形成沿边国际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中西亚经济圈”。
以形成的东北城市群为基础,未来表述东北沿边沿海国际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东北亚经济圈”亦非遥不可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