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6967
  • 作      者:
    王育宝,胡芳肖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育宝,汉族,陕西乾县人,1968年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来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从西安离新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9年3月,国家公派加拿大University of Saskatcllewan经济学系访问学者1年。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民盟陕西省委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经济研究中心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秘书,国家发改委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教授。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20多项。在《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资源科学》等发表论文60多篇,被《高等学报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复印或转载多篇。f{{版寺著1部。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西安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次,中共西安市委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1次,其他奖多次。
  
  胡芳肖,汉族,陕西华县人,1969年生,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国家公派加拿大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年。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管理、区域经济和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主持完成陕西省软科学基会、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安市软科学基金和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6项,参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0多项,西安交通大学“985”、“211”工程研究骨干。在《南开管理评论》、《人口学刊》、《中国科技论坛》等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复印或转载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西安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次,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次,其他奖多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典型产业区发展特点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产业、科技、人才、政策等基础性条件,揭示了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内涵、特征和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产业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其产业发展的经验,从经济(产业)基础、科技资源优势、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示了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建设发展的客观基础,并运用因子分析法(FCA),对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在全国主要经济区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产业区未来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提升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的发展机制和保障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3.1.2第二产业
  关中地区第二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旅游、文化创意等较为完备、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承接的来自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项目的快速增长,关中地区第二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2131.72亿元,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为49.04%。第二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比重之首。2013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到5169.7亿元,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也随之提高到51.9%。其中,除西安市外,其余各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都高于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高于关中地区全区第二产业的比重。与全省产业结构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然在缓慢提高,但还是一直低于全省第二产业的占比,这主要与陕西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的大发展密切联系。另外,数据也表明,宝鸡、铜川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关中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但竞争力仍然不足。关中地区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使地区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还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水平。2008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413.40亿元,占陕西省的比重是60.3%。2007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3.34亿元,增长速度达到47.75%,高于陕西省的32.04%。2011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283亿元,占陕西省的比重是60.1%;利润总额超过500亿元,达到555.2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已逐步成为关中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跃居全国先进行列,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关中地区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环境背景。拥有普通高等院校70多所,其中,6所大学进入“211”工程。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多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力在全国同等地区处于第三位,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优势明显。关中地区内,现拥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咸阳高新技术产生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高新区6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县域工业园区数十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关中乃至陕西区域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显著。
  2011年,全省大中型企业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达到20.45万人,科技研发经费内部支出92.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1091.6亿元,其中关中地区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人数、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发表科技论文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新产品产值分别占全省的91.92%、89.71%、95.20%。关中地区在科技研发、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在全省具有核心作用。
  但是受制度因素、人力投入因素、财力投入因素等影响,除西安高新区以外,其他城市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等知识产品直接转化为市场利润的并不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的规模不太大,2011年技术成果交易额也只有200亿元,虽然此后的连续三年每年以百亿元的增速递增,到2013年,达到了533.31亿元,但仍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区。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全国仅仅处于中等水平。关中地区拥有良好的科技和工业发展基础,但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发达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2)。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内涵和特征
1.1.1 国内不同开发区的特点及其比较
1.1.2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内涵和特点
1.2 提升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 现实意义
1.2.2 可行性分析

第2章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建设发展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2.1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产业区和新产业区理论
2.1.2 创新系统理论
2.1.3 知识整合与知识创新理论
2.1.4 基本结论
2.2 自主创新产业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2.2.1 国外经验
2.2.2 国内经验
2.3 对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提升竞争力的启示
2.4 小结

第3章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提升的客观基础
3.1 经济基础
3.1.1 第一产业
3.1.2 第二产业
3.1.3 第三产业
3.2 科技创新资源基础
3.2.1 科技投入产出量大质优
3.2.2 科技资源统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2.3 提高统筹科技资源效能的做法及实效
3.3 制度文化基础

第4章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测度方法
4.1.1 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2 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评价测度方法确定
4.2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实证
4.2.1 参与比较的对象和评价数据来源
4.2.2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实证
4.3 影响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4.3.1 积极因素
4.3.2 消极因素
4.3.3 实证结论及其发展建议

第5章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
5.1 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方向
5.1.1 现有主导产业确定依据和方法
5.1.2 现有主导产业的确定
5.1.3 基于现有主导产业的产业区重点产业发展定位
5.2 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
5.3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的功能定位
5.3.1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载体
5.3.2 造就复合型知识创新高级人才的基地
5.3.3 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生和产业化的环境营造者
5.3.4 知识、技术创新外溢的接受者和知识扩散的传播者
5.3.5 引领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引导示范区”
5.3.6 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的强力推动者

第6章 提升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第7章 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提升的基本措施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