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重点产业安全研究》
第一部分:导言。导言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安全风险。因此,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完善产业安全理论包括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和产业安全的监管与维护,进而完善产业经济学,丰富国民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为我国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与全球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实证分析和现实依据,同时为我国防范产业风险,提升产业安全水平和企业素质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说明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重点是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利用理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与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典型数据调研、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三是产业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四是关于本书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产业安全的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及评价体系。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产业安全的理论基础包括科学发展观、经济安全理论、产业保护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本部分还介绍了国内外产业安全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动态,以及产业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其中,本部分还探讨了产业安全的涵义和特征,关于产业不安全的基本原因的论述,关于产业安全的四种基本学说,关于产业安全和产业保护问题,关于产业安全的调节和维护等。最后,本部分还构建了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传统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是针对产业的经济安全,包括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新的内容。因此,在传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部分内容,这样,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就由三大部分构成:社会安全性、经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产业安全。本部分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产业安全的关系,并对我国产业总体安全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首先,本部分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反映了当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的集中表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必须注重趋利避害。其次,本部分还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主要产业安全问题,包括国家贸易摩擦与产业安全、人民币升值与产业安全、跨国并购与产业安全、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安全等。最后,本部分研究了我国产业安全的总体态势,分别探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安全的现状与问题,总体上看,三大产业处于安全和基本安全状态,对此应该分类对待和分类调节。
第四部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基础产业安全现状分析。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其他产业起着支撑和制约作用。基础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安全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安全。本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基础产业安全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二是分析我国粮食产业安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保障,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但是粮食安全也存在突出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进口对外依存度增加,外资控制力加强,以及国际高粮价、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冲击等,因此政府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粮食安全。三是分析我国石油产业安全的现状。我国石油产业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石油等能源产量稳定增加,保障能力增强。但是,石油产业安全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如对外依存度日益凸显,面临“贸易大国,定价小国”的困境和进口油源风险增加等,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石油安全。四是分析了我国铁路总公司债务安全。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制后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偿债风险,25万亿元债务风险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爆发,二是发展环境或融资环境更加困难,三是过度垄断使竞争力下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铁路债务风险,严格区分公益性债务和经营性债务,采取分类指导的方针。
第五部分:全球化背景下低碳经济与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在我国面临着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背景下,如果不对我国钢铁产业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进行有效约束,那么将大大加重我国钢铁产业对外资源的依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进一步使我国钢铁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本部分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碳减排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是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偏高等;其次,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再次,构建低碳背景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与分析模型,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进行了定量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大体呈上升趋势,但是最近两年受外界经济复苏和铁矿石价格影响较大。从社会性安全、经济性安全和生态性安全来看,我国的钢铁产业安全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经济性安全向生态性安全转变,但是整体上来说,我国经济性安全仍然还占据着主导地位。最后,提出维护钢铁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与我国产业安全。我国是受国家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其中主要是“两反一保”和技术贸易壁垒,所以本部分内容重点研究“两反一保”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以及技术贸易壁垒对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了“两反一保”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近10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产值增加,一些重点技术突破,竞争力有所提升等,但是,也受到“两反一保”的影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倾销调查发起的国家集中且示范效应明显;涉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反倾销较为集中,带来产业损害;对外依存度较高危及高新技术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研发投入强度不足,无法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主导权等,因此应该积极应对“两反一保”,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我们还研究了技术贸易壁垒对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这些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提升了竞争力水平。但是,技术贸易壁垒也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造成产业损害;此外,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部分电子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控制力仍然受制于人等。因此,一方面,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和机制,灵活运用WTO规则,增强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
第七部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与外贸安全和国际投资安全。本部分内容首先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安全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估算与评价。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以下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将引起我国出口贸易额增加1.13%、进口贸易额增加0.99%、一般贸易出口额增加1.5%、一般贸易进口额增加1.98%、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加0.19%、加工贸易进口额减少0.32%。第二,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且十分显著。相反,综合三种滞后期的检验结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其次,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先从宏观规模方面进行总体分析,再从地区和行业方面进一步展开微观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证模拟运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减少1.63%;②按地区划分的面板数据模拟运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吉林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③按行业划分的面板数据模拟运算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外商直接投资将减少1.34%。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八部分: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本部分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探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其进行定量实证研究。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观察出中国装备制造业从2000年到2010年的产业安全度变化趋势,曲线先呈上升趋势,之后经历了几年的波动,但总体维持在比较安全的水平。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2000年至2002年,产业安全综合得分值低于0,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落后,中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状态较差。但产业安全综合得分快速稳定上升,说明在这一阶段产业安全逐年改善。②2003年至2008年,这几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经历了一个波动的过程,但一直较为安全,产业安全指数维持在0以上。③2009年至2010年,产业安全迅速、平稳的上升。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产业安全得分有所下降,但在2010年得到极大改善,说明国务院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九部分:国外产业安全模式与防范体系比较。本部分内容主要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新兴市场工业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和其他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得到如下几点启示:①总体上看,每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产业安全,并且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备和规范,不仅范围广,标准多,而且历史悠久,不断改进完善;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落后一些,所涉及产业安全范围、标准和法律制度都较为薄弱,有待于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②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立法在先。③必须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④对资本流动和对外投资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必须优化外资结构,把握合理投向,严格控制资本的非法流入流出,减少其可能投机获利的机会,跟踪监测外资和外债风险指标等。⑤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安全网络。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国际合作体系,防范风险,维护产业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第十部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安全防范体系构建。本部分包括如下内容:第一,要构建我国产业安全的“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框架,即通过对国外产业安全模式及防范体系的比较研究,并且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有必要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框架。第二,建立我国产业安全的政策法律体系,包括构建产业安全法律法规,建立民主、科学的产业安全决策机制和评议机制等。第三,构建新的国际合作机制,包括国际合作机制的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等。第四,构建中央与地方新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既是构筑现代民主政治体系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现代法制,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第五,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产业安全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层面。因此,必须培育优势企业,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多元开放平台,促进企业创新。
本书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如果没有项目经费的支持,就不可能完成课题,更不可能完成本书。其次要感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政府机构提供的咨询与建议,同时要感谢中国钢铁协会、中国汽车协会以及众多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单位的支持和协助,我们的调研和问卷就没有办法进行。最后要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各位编辑的辛勤劳动。本书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撰写,此外也包括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师生。主要研究人员如下:何维达,负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撰写;何维达、梁智昊,负责第三部分的撰写;何维达、梁智昊和陆平,负责第四部分的撰写;洛阳师范学院的张凯负责第五部分的撰写;何维达、谢湲,负责第六部分的撰写;谢湲、潘峥嵘,负责第八部分的撰写;浙江海洋学院的周鹏负责第九部分的撰写;何维达、于一,负责第十部分的撰写。最后由何维达教授负责总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