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4年第3期)》:
(一)企业自身的需要
1.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
从内部控制发展演进的过程来看,内部控制首先源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内部控制,可以理解为由管理者建立的,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高效运行,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保证经济业务记录的完整等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配置各项资源,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明晰责权,实现不同岗位的相互制衡,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减少差错、舞弊现象。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涵盖了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公司的运营层面管理、生产质量管理、员工培训管理等诸多方面。企业在进行自身内部控制评价的同时,通过自查自评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对这些方面的完善提高。一个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执行可以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自我完善能力,促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制度不只是为了满足外部强制要求,而应该最终成为一种自发的行动。
2.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的竞争能力,才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在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趋势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风险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报告是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拓展)特意增加了与风险相关的三个要素,将对风险的关注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企业所面临的诸如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已经成为内部控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也充分体现了风险这一要素。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合理保证企业将各种风险有效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何利用内部控制评价预测并控制风险,利用并抓住机会,这是一个意在做大做强的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3.出于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
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比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也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在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形成较晚,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也处在鼓励阶段,没有统一要求强制披露,使得很多企业并没有自发设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动力。随着我国融入全球一体化之中,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再局限于国内资本市场,而是已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之中。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评价的存在对企业的成长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我国企业融人国际资本市场和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总之,对于企业而言,无论其是否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是,内部控制评价既是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企业成功的动力机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