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土空间结构与开发秩序:以北京市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1609
  • 作      者:
    姜广辉[等]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p>  姜广辉,男,博士,副教授,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从事土地评价、规划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村居民点布局演变机理及其空间秩序重构” (41271535)、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城乡建设用地互动机理及其增减挂政策改进(40801221)”、海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农村居民点整理转化机制”、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规划市级试点“铁岭市土地整治规划研究”、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专题研究 “国土开发强度及国土开发空间秩序”、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城乡建设用地系统要素匹配关系及其空间秩序重构”等,以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用地预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形态演变及其分类(4114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地类型等级划分指标体系与制图比例尺匹配规范(4097106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持续利用模式”等项目研究。已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70篇,获省部级奖励2项。</p>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土空间结构与开发秩序》主要内容包括:
  本研究基于开发强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多视角评价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及其开发强度,分析其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而测算区域国土空间支持能力和开发建设活动,从区域发展发展要素与本底支持条件匹配的角度,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分析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北京市适宜的国土开发强度调整原则、开发目标以及国土开发秩序;最后结合主体功能区实施的需要提出相关国土开发优化的土地利用途径和政策措施,为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土空间结构、开发强度、开发效率、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及其匹配程度的分析,籍此得到国土开发现状、问题与国土开发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提出适宜的国土开发原则、目标与秩序,各项规划目标包括对未来国土开发强度与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等各项国土空间控制指标。最后一部分为第八章,提出了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开发优化的土地利用途径与政策措施。
展开
目录
<p>第一章 引 言<br />1.1 研究意义<br />1.2 理论基础<br />1.3 研究框架与相关概念<br />1.3.1 研究目标<br />1.3.2 研究思路<br />1.3.3 关键概念界定<br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br />1.4.1 研究内容<br />1.4.2 技术路线<br />1.4.3 研究方法</p> <p><br />第二章 国土空间结构分析<br />2.1 北京市国土空间分类与功能区划分<br />2.1.1 国土空间分类<br />2.1.2 四类功能区的划分<br />2.2 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现状及其演变<br />2.2.1 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现状分析<br />2.2.2 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时空变化分析<br />2.2.3 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分析<br />2.3 北京市四类功能区国土空间结构分析<br />2.3.1 四类功能区国土空间结构现状分析<br />2.3.2 四类功能区国土空间结构时空变化分析<br />2.3.3 四类功能区国土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分析<br />2.3.4 四类空间转换特点分析<br />2.4 北京市国土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br />2.4.1 主要特点<br />2.4.2 存在问题</p> <p><br />第三章 国土开发强度分析<br />3.1 国土开发强度分析的方法<br />3.2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现状分析<br />3.2.1 北京市及各区县国土开发强度现状分析<br />3.2.2 四类功能区国土开发强度现状分析<br />3.2.3 北京市乡 (镇)国土开发强度现状分析<br />3.2.4 北京市城市开发强度和工业开发强度现状分析<br />3.2.5 北京市山区、平原国土开发强度<br />3.2.6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与国内外比较分析<br />3.2.7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br />3.3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变化分析<br />3.3.1 北京市总体国土开发强度变化分析<br />3.3.2 北京市四类功能区国土开发强度变化分析<br />3.3.3 北京市城市开发强度和工业开发强度变化分析<br />3.3.4 基于土地利用供应数据的土地扩展情况分析<br />3.4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空间格局分析<br />3.5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潜力分析</p> <p><br />第四章 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分析<br />4.1 北京市国土空间人口承载情况分析<br />4.1.1 北京市总体人口承载情况<br />4.1.2 四类功能区人口承载状况<br />4.1.3 四类功能区的人口变化情况<br />4.2 北京市四类功能区投资承载情况<br />4.2.1 北京市总体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br />4.2.2 四类功能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化分析<br />4.3 北京市国土空间经济产出情况分析<br />4.3.1 总体情况<br />4.3.2 四类功能区地均GDP的变化分析<br />4.4 基于DEA的北京市国土利用效率综合分析<br />4.4.1 分析方法<br />4.4.2 结果分析<br />4.5 国土空间开发效率总体特点</p> <p><br />第五章 国土空间开发匹配度分析<br />5.1 国土空间开发支持能力分析<br />5.1.1 北京市国土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br />5.1.2 北京市土地承载力分析<br />5.1.3 北京市各功能区的区位条件分析<br />5.1.4 北京市各类功能区所处社会发展阶段<br />5.2 北京市经济、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和开发强度匹配关系及未来国土开发趋势分析<br />5.2.1 北京市人口、经济、国土开发支持能力和开发强度匹配关系分析<br />5.2.2 北京市国土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问题<br />5.2.3 四类功能区国土开发趋势分析</p> <p><br />第六章 国土空间优化原则与总目标<br />6.1 北京市国土开发面临的形势与国土利用功能定位<br />6.1.1 北京市经济功能定位<br />6.1.2 北京市产业发展目标<br />6.1.3 社会发展趋势<br />6.1.4 北京市国土开发形势分析<br />6.1.5 未来首都国土利用的功能定位与指导思想<br />6.2 北京市国土空间优化原则<br />6.2.1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原则<br />6.2.2 建设用地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br />6.2.3 以空间合理布局引导功能区的国土利用空间结构调整原则<br />6.2.4 有利于提升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功能的原则<br />6.2.5 协调大都市区不同区域国土利用功能结构原则<br />6.2.6 统筹开发利用城乡国土资源的原则<br />6.2.7 国土开发必须注重时空尺度有序增长的原则<br />6.3 北京市国土空间优化总目标<br />6.3.1 总目标<br />6.3.2 总目标的核心与具体内容<br />6.3.3 国土空间优化要点</p> <p><br />第七章 国土空间调控数量目标<br />7.1 北京市国土开发强度数量调控目标<br />7.1.1 北京市人口规模预测<br />7.1.2 北京市建设空间规模预测<br />7.1.3 北京市四类功能区国土开发强度目标<br />7.1.4 北京市乡镇国土开发强度目标<br />7.2 北京市各类国土空间调控数量目标<br />7.2.1 北京市城市空间规模预测<br />7.2.2 北京市农业空间目标分析<br />7.2.3 北京市其他空间目标分析<br />7.2.4 北京市生态空间目标分析<br />7.2.5 北京市未来四类空间规模目标确定</p> <p><br />第八章 国土空间开发时空秩序<br />8.1 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总体构想<br />8.1.1 未来国土空间秩序的构建思路<br />8.1.2 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br />8.1.3 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空间结构<br />8.1.4 总体构想<br />8.2 北京市国土空间开发秩序<br />8.2.1 北京市国土开发时序<br />8.2.2 建设空间投放次序<br />8.2.3 北京市国土利用的空间方向<br />8.2.4 国土开发重点管控区域<br />8.3 不同国土空间类型开发秩序<br />8.4 四类功能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br />8.4.1 首都功能核心区———疏解<br />8.4.2 城市功能拓展区———控制<br />8.4.3 城市发展新区———集聚<br />8.4.4 生态涵养发展区———保护</p> <p><br />第九章 国土空间优化政策保障措施<br />9.1 国土空间优化政策保障措施框架设计<br />9.2 加强国土空间优化的行政规控<br />9.2.1 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区域土地利用<br />9.2.2 提高相关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各级土地利用规划<br />9.2.3 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将国土开发强度完成情况作为政府考核指标<br />9.2.4 健全土地政策实施管理制度<br />9.3 完善国土空间优化的市场机制引导<br />9.3.1 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价格机制<br />9.3.2 强化公益性土地利用的经济财政保障措施<br />9.3.3 设立土地发展权,加大转移支付,实现土地利用收益的区域平衡<br />9.3.4 建立土地征用的市场机制<br />9.4 强化国土空间优化的法律法规建设<br />9.4.1 提高相关规划的法律地位,严格执行各类空间规划<br />9.4.2 创新利益补偿机制,科学培育土地市场<br />9.4.3 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br />9.4.4 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br />9.5 完善国土空间优化的技术体系<br />9.5.1 建立健全北京市国土空间优化的监督监测措施<br />9.5.2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优化用地结构<br />9.5.3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和整治<br />9.5.4 划定城市扩展边界<br />9.6 不同功能区域国土空间土地利用政策<br />9.6.1 首都功能核心区<br />9.6.2 城市功能拓展区<br />9.6.3 城市发展新区<br />9.6.4 生态涵养发展区</p> <p><br />参考文献<br />后 记</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