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方法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有两种:一是系统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现象描述法集中在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寻找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系统抽象法则深入经济现象内部,着力于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联系,是一个对经济现象进行判断和推理,形成概念,进而通过概念的运动规定经济矛盾的本质,进而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系统的现象描述和抽象法都始于亚当·斯密,此后,李嘉图和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系统抽象法,而萨伊及其身后的庸俗经济学则继承了现象描述法。
我国学术界的把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限定在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领域,集中在对个人收入差别的研究。“收入分配差别研究主要是一项实证研究”②,鉴于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我国学术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现象描述法中的比较法,主要利用各种统计指标比较各种收入差别的大小。对经济现象进行比较是经济研究中比较浅层次的研究,有待深入和发展,如果一篇文献仅仅对收入分配的各种现象进行各种比较和描述,总是给人以贫乏的感觉,难以激发人们的思考。“个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外在的关系,它们除了数量的大小比较之外很难建立思辨性的联系。居民之间收入的特征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最后环节和表现形式,收入差别研究不过是收入分配研究的一个环节,必须放在收入分配的整个体系来研究,而收入分配不过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之一。本书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把各种主要的分配现象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用理论来解释现象,而不是用现象解释现象。本书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有:
1.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力分析工具。辩证法即矛盾分析法,它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的矛盾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导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主要矛盾。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具体而言,从辩证法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的贫富差距及其发展趋势取决于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中国经济矛盾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中国的收入分配应该从研究中国经济矛盾人手,从中国经济内在发展规律中解析贫富差距的演变。
2.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特别是在微观分析中更是不可缺少。本书在研究将坚持成本一收益比较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是解释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分析范式。
3.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数、率、比、x2检验等对有关统计量进行描述;多元统计方法如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等进行测量、分析;利用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以及收人分配不良指数等对实行中国居民贫富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
4.特殊理论到一般理论的抽象法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居民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具有比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是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抽象层次不够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