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进步: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theory,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33321
  • 作      者:
    吴建军,仇怡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建军,男,1975年生,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里丁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投资与技术进步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自科基金等课题8项。在《中国软科学》、《当代经济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仇怡,女,1978年生,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与技术进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4项,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部,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励1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文库·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二)·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进步: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在综合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效应的作用机理。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中国技术创新现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从东道国和母国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作了具体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1.3.1研究思路
  围绕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本书旨在研究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出怎样的演变轨迹与发展特征,二者之间有无联系;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以及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内在机理如何;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是正、负或不存在;母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如何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的技术创新有何联系;如果对外直接投资能带来正的技术进步效应,那么它是否能在母国顺利实现;母国及东道国的哪些因素会影响这种技术进步效应的产生;如果存在上述问题,那么政府与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促进这种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基于此,本书严格按照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国内技术进步的关系展开研究。
  1.3.2研究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六个章节和结论部分,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本部分首先说明了本书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界定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与评述,梳理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有关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研究的方法与结论。文献综述部分为本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形成本书研究思路和研究切人点的主要依据。最后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以及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技术外溢、技术创新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有必要对其相关理论做深入研究。本章首先简要回顾国际投资理论中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过程,重点讨论投资理论中对技术因素的研究;然后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与传导机制;第三节研究基于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创新的理论联系;最后考察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素。由于本章的理论分析是本书以后各章研究的基础,本章力图给出一个关于技术进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分析框架,以便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石。
  第3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其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正如已有文献中关于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正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所指出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应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只是相对于东道国吸引FDI而言,这种效应我们称为逆向效应。本章在第2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投资规模、投资形式、投资行业、投资主体、投资区域五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然后运用中国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最后考虑到逆向技术外溢的来源地差异,本书对中国直接投资到主要经济体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国际比较。
  第4章:中国技术创新现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水平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速度。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吸收、模仿和改进当地先进技术并反馈回母国,对于加速国内自主创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和第3章的结论对于评价中国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以及未来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展开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有关概念的说明
1.2文献综述
1.2.1对外直接投资(ODI)与技术进步效应
1.2.2ODI的技术外溢效果与母国技术吸收能力
1.2.3简要述评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
1.3.3特色与创新之处

2技术外溢、技术创新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
2.1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简要回顾
2.1.1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2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2.2.1技术外溢的理论研究
2.2.2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模型构建
2.3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机理研究
2.3.1技术创新的量化指标
2.3.2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
2.4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因素分析
2.4.1东道国影响技术溢出的相关因素
2.4.2投资国影响技术吸收的相关因素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其逆向技术外溢效应
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研究
3.1.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3.1.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式
3.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
3.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3.1.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
3.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外溢的实证分析
3.2.1基于ODI的逆向技术外溢模型
3.2.2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3.3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对主要经济体投资的国际比较
3.3.1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的现状
3.3.2实证分析与结论
3.4本章小结

4中国技术创新现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
4.1中国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产出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4.1.1中国R&D投入现状与国际比较
4.1.2中国R&D产出现状与国际比较
4.2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中国技术创新的模型设定与实证检验
4.2.1模型分析与指标选取
4.2.2数据说明与实证检验
4.3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经验分析
4.3.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分布
4.3.2O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4.4本章小结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1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东道国的视角
5.1.1基于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5.1.2基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5.1.3基于东道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
5.1.4实证检验与结果说明
5.2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母国的视角
5.2.1基于母国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
5.2.2基于母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
5.2.3基于母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5.2.4计量分析与检验结果
5.3本章小结

6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
6.1O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
6.1.1研究维度确定与评价指标选取
6.1.2O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评价模型
6.2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吸收能力评价
6.2.1吸收能力评价结果与区域比较
6.2.2省际面板数据检验
6.3区域吸收能力对O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测度
6.3.1模型设定与数据选择
6.3.2测算结果与分析
6.4本章小结

7政策建议
7.1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层次与水平,丰富“走出去”战略内涵
7.1.1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强政府宏观政策支持
7.1.2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加快国外技术引进步伐
7.2积极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壮大国内科技发展实力
7.2.1增强研发督促和激励机制,切实保障研发人员利益
7.2.2加强核心与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创新拉动经济增长
7.3加大教育与研发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
7.3.1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用,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
7.3.2加大财政教育研发投入,提高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

8结论与展望
8.1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8.2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表目录
表3.1中国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047
表3.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主要行业分布(2003—2012年)048
表3.3中国非金融类ODI存量中境内投资者类型分布(2007—2012年)051
表3.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地区分布(2003—2012年)053
表3.52006—2012年各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十位的国家
(地区)055
表3.6中国的Y、L、K和全要素生产率(1985=100)058
表3.7中国1985—2010年各年的R&D支出与存量060
表3.8部分经济体国内研发资本存量(1985=100)061
表3.9lnTFP、lnSd、ln(RD/GDP)、lnSf-ODI和lnSf-FDI063
表3.10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065
表3.11残差的ADF协整检验066
表3.12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所占比重067
表3.13中国TFP与各国(地区)的相关数据069
表3.14中国到主要经济体的ODI所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070
表3.15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071
表3.16LM统计量检验结果072
表3.17残差的ADF检验结果072
表4.1中国R&D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类(1990—2012年)078
表4.2中国与G-7国家从事R&D活动人员比较082
表4.3中国与G-7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087
表4.4中国与G-7国家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位次比较(2011年)089
表4.5中国高技术产业及技术贸易发展情况(2000—2012年)090
表4.6中国与G-7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092
表4.7中国R&D、专利授权量等实证分析所需数据095
表4.8各变量的回归结果096
表4.9实证检验结果102
表5.1东道国(地区)在中国的专利授权量107
表5.2东道国(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9
表5.3东道国(地区)的外贸依存度110
表5.4东道国(地区)的外资依存度111
表5.5东道国(地区)各变量的回归结果113
表5.6分析母国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116
表5.7母国各变量的回归结果119
表6.1基于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分析123
表6.2区域吸收能力评价体系128
表6.3各指标变量权重值排名131
表6.4中国省际吸收能力指数与排名132
表6.5Hausman随机效应检验133
表6.6样本检验结果134
表6.7各省通过ODI引致的研发溢出136
表6.8吸收能力对O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测度137
图目录
图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发展趋势(1985—2012年)044
图3.22012年全球ODI流量前十位的国家(地区)045
图3.32012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ODI存量对比046
图3.42012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分布情况050
图3.5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比重051
图3.62012年年末境内投资者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情况052
图3.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各地区所占份额(2003—2012年)054
图4.1中国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比重(1990—2012年)076
图4.2中国与主要国家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比重077
图4.3中国与主要国家R&D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类079
图4.4中国与主要国家R&D经费支出执行部门比较080
图4.5中国从事R&D活动人员情况082
图4.6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及其占GDP比重(1978—2012年)083
图4.7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其比重(1978—2012年)084
图4.8中国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情况(1990—2012年)085
图4.9中国三种专利授权情况(1990—2012年)086
图4.10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及其所占比重(1990—2012年)088
图4.11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1990—2012年)091
图4.12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十位的地区099
图4.13201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区域比较100
图4.142012年中国专利授权区域比较101
图6.1中国区域吸收能力趋势图1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