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based on theempirical materials of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50945
  • 作      者:
    王禄生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近二十余年,《刑事诉讼法》虽几经修改,但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冤假错案和久拖不决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策略与措施,但却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案件过滤(case screening)。国外研究已揭示,运转良好的案件过滤机制能够将“不应追诉”和“不必追诉”的案件及时过滤,从而提升刑事司法的精度与效率。《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以案件过滤为视角,选择了处于极端的两种案件过滤模式,分析主体要素的开放性、目的要素的多元性以及运作要素的独断性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过滤机制的实践面向,并如何最终深刻地影响一国刑事司法的精度与效率。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禄生,法学博士,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在核心期刊发表:《美国"强奸盾牌条款"评析》等8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实践中看,冤假错案频发,突出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在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预防错案机制不畅、刑事司法"产品"精度不足、个案处断时间居高不下,以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的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刑事重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92天,这得益于该国案件过滤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为在著名刑诉法学者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左教授的首肯并为之作序。
展开
精彩书摘
  情势下,为减少压力,往往也会有意将刑事疑案作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或其他。①可见,“留有余地判决”的实际应用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制度设定的原意,朝着“定罪证据不足”(而非“量刑证据”不足)的案件发展。更重要的是,“留有余地”的策略性判决,已经成为法院准案件过滤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就在于使犯罪嫌疑人免受“牢狱之灾”,现阶段这种策略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免除刑事处罚,即确认当事人触犯刑律,但是免除刑事处罚;(2)宣判缓刑,即确认当事人触犯刑律,但是判处缓刑;(3)羁刑相抵,即确认当事人触犯刑律,但是判处的刑期和羁押时间相同,换言之,被告人可以当庭释放;
  (4)改变罪名,即将重罪改为轻罪从而从轻处罚。
  这样的处理无疑是法院在现有的体制下最为有效的能够摆平多方当事人利益的策略。②如果严格依照“疑罪从无”,这些案件中很多都是达不到定罪标准的,然而法院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中,往往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策略,从而使得整个判决留有很大的余地。
  首先,这种无罪化处理的机制能够使得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感到满意。正如许多法官在访谈时提到的那样,法院判决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缓刑或者刑期与羁押时间相抵,许多被告人不但当庭表示接受判决,而且还会对法院和法官表示感谢,原因是“缓刑就相当于没有判…‘看守所条件太差,被告人害怕回去…‘关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终于判决了,解决了一个长期的心理负担”。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厘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思路、材料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制度
一、 侦查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二、 审查起诉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三、 审判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四、 准案件过滤制度

第二章     美国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
一、 提起指控前的案件过滤(precharge case screening)
二、 正式起诉前的案件过滤(preindictment case Screening)
三、 正式起诉后的案件过滤(case screening after indictment)

第三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的类型分析
一、 主体要素的差异:国家垄断与公众参与
二、 目标要素的差异:单一目标导向与多元目标导向
三、 运作要素的差异:非独断与独断
四、 我国刑事案件案件过滤机制的具体表征
五、 美国刑事案件案件过滤机制的具体表征

第四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成因分析
一、 机制成因分析的理论框架
二、 中国案件过滤机制的成因分析
三、 美国案件过滤机制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一、 中国式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二、 美国式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