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0892
  • 作      者:
    高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为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构建我校特色布斗讲的长效刊L市lJ,促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学科,鼓励专任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扶持具有我校学科特色、扬我所长并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培养和发展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带动学校整体科研和学科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人才人事工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努力下,学校设立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博士文库出版基金”。出版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学术专著和高水平的学术译著,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相关学科的繁荣与进步,达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2)新近发展
  如何构建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务部门和学术界展开过充分的讨论,而有关的立法部门对出台相关规则也是酝酿已久。早在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就着手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因公、检、法三机关观点相异、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最终规则的出台被搁浅。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刑事司法改革,其中即包括排除以非法手段、特别是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2007年3月,为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案件质量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强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对刑讯逼供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告人供述和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008年中央政法委起草的司法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围绕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公、检、法三机关以及学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因非法取证导致的冤假错案被媒体曝光,引起公众对刑事程序的关注和对司法不公的怨声,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下定决心在促进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方面有所突破。
  2010年7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于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正式生效实施。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问题,以达到尽量减少冤假错案的目标,是“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发点。赵作海案的发生以及该案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可以说是“两个证据规定”出台的直接促因。可以说,此项规则的出台不仅是法治进步、理念引进、立法规划的结果,更是来自司法实践的助力推动。与赵作海案类似的若干刑事错案,虽然案情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都存在刑讯逼供、违法取证、非法证据被作为定罪依据的情况。防止冤假错案,杜绝刑讯逼供导致的错杀无辜,成为公众对司法的迫切要求。在这一形势之下,有关部门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出台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相关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融合了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两部分内容,做了较以前相关法规更为清晰的规定。在实体性规则方面,该规定对之前的规则有一定突破,第一次明确且完整地界定了非法证据的范围,将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列为非法证据的两种形式。程序性规则部分是该规定的飞跃性进步,排除非法证据在审判实践中有效实现因程序规则的建立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该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处理设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明确了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从程序的提起,到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从取证程序合法性的举证、质证、辩论,到非法证据的判定,构建了一套程序完善、可行性强的操作规程。相对于过去法庭任意拒绝查证刑讯逼供问题的做法而言.该规定赋予辩护方启动程序的权利,法庭对证据合法性存疑时,就必须开启一个相对独立的证据合法性审查程序,控方通过提交讯问笔录、录音录像资料、通知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等方式进行举证,双方可以就庭前供述笔录的合法性进行质证和辩论,法庭在此基础上作出排除证据与否的裁决。这些规定明确了控方的证明责任,强化了法庭对辩方排除非法证据申清的审查义务,法庭对非法证据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合理的约束,这对于法院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查判断证据合法性问题,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遏制刑讯逼供,防止冤假错案发生,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等等各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在确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刑事诉讼法》修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刑事诉讼法》基本重申了“两高”三部的规定,不仅明确了非法证据的范围,还构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规则。至此,立法已确立了较为完备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规则具备程序规范的基本构成要件,既包括实体性规则,也包括相关的程序性机制,而其中的程序性裁判部分更是守法的突破.有重要的价值。
  ……
展开
目录
第1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问题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困惑
1.3  非法证据的范围及其排除模式
1.4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第2章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证明机制的比较法考察
2.1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机制
2.2  英国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机制
2.3  德国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机制
2.4  其他国家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机制
2.5  比较与评析

第3章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理念
3.1  与实体性裁判程序共通的证据理念
3.2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特殊的证据理念
第4章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4.1  实践中的证据形式
4.2  法律文本中的证据规则
4.3 问题与出路

第5章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对象
5.1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范围的界定
5.2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6章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责任
6.1  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明责任
6.2  非法实物证据的证明责任

第7章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证明标准
7.1  法律文本中的证明标准
7.2  实践中的证明标准
7.3  证明标准的适用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附录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节选)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选)
附录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节选)
附录五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节选)
附录六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节选)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